陕西43岁民警遭嫌犯驾车冲撞因公殉职,嫌疑人需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一)

陕西43岁民警遭嫌犯驾车冲撞因公殉职,嫌疑人需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嫌疑人除了需要承担本身所犯的诈骗罪相关责任外,还涉嫌袭警罪,需要承担对应刑罚。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通过车辆撞击执法人员,属于袭警罪,按照其行为造成的严重程度量刑,该案件中嫌疑人的行为直接导致民警死亡,可以参考属于性质极端恶劣的袭警行为,可以参考故意杀人罪从重量刑,再加上原有的诈骗罪名,该嫌疑犯很有可能被判无期徒刑或死刑。从这个案件中,我们可以得知该嫌疑犯不理智的行为,直接将他的罪行从相对较轻转为极端严重程度,他也基本失去了改造出狱机会。

根据报道,我们可以知道在这次行动中牺牲的警察,日常表现非常优秀,不但常常被单位表扬,也深受百姓爱戴,可这样一个人民好公仆却因为一个罪犯暴行,而离开人世,实在让人内心触动。而他这种因公殉职的大义,也让人震撼,这或许也是每一个军人,警察内心最坚定的信念与理想,不放过一个坏人,不错过一个线索,即便需要付出生命作为代价,也在所不惜。而这样的逆行者,值得所有人为他们点赞鼓掌。那些叫嚷着购票不要给军人特权的人们,可以好好看看这些军人都做了什么事情,在流血流汗的时候,他们从未后退,一直站在排头位置,那么购票时,他们也一样拥有领先权力。

爱都是相互的,军人给的是国家大爱,作为普通人,我们也可以给予个人小爱,这样有来有往才会让感情变得更好,也会让军人在放弃小家时,觉得内心很温暖,不要在质疑军人家属为什么能够加分,不要去批判军人家属获得的优待,因为他们所获得的待遇,都是自己亲人用命去拼来的,这才有我们的岁月静好。

国家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行为有何意义 (二)

一、近年来,受国际恐怖活动高发、境内外“东突”势力渗透煽动的影响,我国国内面临的暴恐活动威胁愈发突出。我国国内发生的暴恐案件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失。

二、恐怖活动对我国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三、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建设,反恐怖工作始终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

四、有关反恐怖主义的法律规定见于刑法、刑事诉讼法、反洗钱法、人民警察法、人民武装警察法等多部法律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等。

五、同时,我国还缔结、参加了一系列反恐怖主义国际条约。在现有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制定一部专门的反恐怖主义法,既是当前打击恐怖主义的现实需要,也是我国的国际责任。

一、策划、实施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的行动性线索;组织、领导、参与恐怖组织及资助恐怖活动组织、窝藏暴恐分子;

二、组织、纠集他人,宣扬、散布、传播宗教极端思想;制作、销售传播暴力恐怖、宗教极端思想的传单、图片、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移动存储介质等;

三、以爆炸、投毒、纵火、砍杀、驾车冲撞等方式拟实施个人极端犯罪;

四、非法购买爆炸物品、制爆原材料、枪支弹药及管制刀具;

五、通过寄递、物流等渠道购买、转运爆炸物品、制爆原材料及管制刀具;

六、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暴力恐怖、宗教极端、个人极端违法犯罪行为的。

大连特大交通事故细节进一步披露,肇事司机该如何定罪量刑? (三)

2021年5月19日,大连市发生了一起5死5伤的重大交通事故。犯罪嫌疑人刘某,今年31岁,驾驶一辆宝马车冲撞正在过马路的人群,并在撞击人群后,加速逃逸离开现场,在与一辆货车追尾后,车辆无法启动后,弃车逃跑。

事故发生后,大连警方高度重视,立即开展布控工作,并迅速将刘某抓捕归案。据警方消息,刘某原在大连市一美容美发店工作,因投资失败,致心理失衡,产生报复社会心理,于是就发生了5死5伤的交通惨剧。

据警方消息,刘某在犯案时,思维意识清晰,反应正常,排除酒驾、毒驾行为。这样一个正当年的年轻人,为什么会做出如此丧心病狂的事情来?事故共造成5人5伤的交通事故,法律又该如何对他量刑定罪呢?

危害公共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个概括性的罪名,这类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客观表现为实施了各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罪包含着造成不特定的多数人伤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危险,其伤亡、损失的范围和程度往往是难以预料的。因此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普通刑事犯罪中危害性极大的一类犯罪。

刘某在犯案时,思维意识清楚,与正常人一样,但却因为自己做生意投资失败,就产生了报复社会的心理。于是选择驾车时,故意冲撞行人,造成5死5伤的重大交通事故。刘某的行为已经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

交通肇事逃逸罪。犯罪嫌疑人刘某在冲撞行人后,不仅不停车报警处理,而是加速离开,在慌不择路的情况下,与一辆正常行驶的货车追尾后,车辆失去动力,不得不弃车逃离现场。

在已知自己造成交通事故后,不停车处理,并加速逃离现场,刘某的做法已形成交通肇事后的逃逸罪。

故意杀人罪。刘某作为一个成年人,有正常的行为责任能力。他在行为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在知晓自己的行为一定会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下,故意冲撞行人,这种行为已经构成故意杀人罪,更应该重罚。

刘某的这种恶劣行为,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

1,危害公共安全罪致多人重伤、死亡的,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故意杀人致人死亡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有期徒刑;

3,按照交通法相关规定,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并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按照刘某所犯的罪行,第3条对他来说意义已经不大了,因为他的下半生可能会在牢狱中度过了。

一个只有31岁的年轻人,只因自己的一时失败,就造成心理失衡,做出危害公共安全的罪行,并造成5死5伤的重大伤亡,这是不是也说明了在当今社会的年轻人,心理太浮躁了呢?

危害公共安全罪不以特定对象为目标,而且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性强,所以一旦实施犯罪,将会带来巨大危害。对于刘某的危害公共安全的恶劣行为及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的犯罪行径,等待刘某的一定是法律的严厉制裁!

谭明明会成为国内第一个因醉驾被判死刑的人吗?网友:很难,为何? (四)

备受瞩目的玛莎拉蒂撞宝马案在经过1年多审理后,终于正式宣判,罪魁祸首谭明明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无期徒刑,至于另外两名同谋张小渠和刘松涛均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一、事故原因

醉酒驾驶玛莎拉蒂的谭明明首次与路边的车辆发生刮蹭后,又多次与路边的车辆剐蹭;但是在朋友的劝说下,她不但没有减速,反而加速前进,最终撞上了正在安静等待信号的宝马轿车,当场导致车上的两名乘客死亡,而宝马车司机至今还躺在医院人事不省。

富二代谭明明开玛莎拉蒂豪车醉酒驾驶,并当场造成俩人死亡。谭明明会成为国内第一个因醉驾被判死刑的人吗?此前国内也发生过多起醉酒驾驶撞死人的案件,均没有过驾驶人被判处死刑的先例。

二、大力打击醉酒驾驶

国家已经加强了对酒后驾驶的惩罚力度,我国刑法将醉驾入刑,但是每年仍然还是会发生不少醉酒驾驶交通事故。醉酒驾驶带来的危害不光光是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更会对其他无辜的群众带来生命财产危害。所以,也只有提高惩罚力度,才能震慑到醉酒驾驶的那些人。

醉驾是指因饮酒而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个人意志,在这种状态下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每百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20毫克就算酒后驾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成为醉驾。酒驾一般分为饮酒驾驶和醉酒驾驶。

饮酒驾驶:20mg/100ml ≤ 酒精含量<80mg/100ml。

醉酒驾驶: 酒精含量≥80mg/100ml。

公安部下发了《关于公安机关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明确表示,对经检验驾驶人血液酒精含量达到醉酒驾驶机动车标准的,一律以涉嫌危险驾驶罪立案侦查。此外,还首次针对有些司机试图通过当场喝酒等方式蒙混过关的,明确规定只要其达到醉酒驾驶机动车标准,也应当立案侦查。

三、怎么样做到安全驾驶

路面上的各种“减速”,“停”,“让” 等标示都应该重视。这些标示通常出现在无道路交通指示灯的路口。这个时候留个心眼,减速甚至停车观察,保证安全后再通过,都是对自己,对别人生命安全的保障。遇到该让行的时候,就别逞一时之快,正所谓,与人方便与己方便,选择让行,文明行车。

当高速中出现雨雪雾等极端天气时,或者,感到疲倦的时候,都应该找到最近的服务区停驶。开车不仅是一项技术活,更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协调。路况不好或自己状态不佳的时候都应该停驶,但是得记住,千万不要停靠在紧急停车带上。刹车前要看一下后车距离,如果太近,并且自己与前车还有一定的距离,就稍微松一点刹车,避免后车追尾。上路提速前轻点一下脚刹,行驶时间长了轻点一下脚刹,下坡前轻点一下脚刹,接近路口、道口前轻点一下脚刹。做到时时掌握脚刹状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刻用减档和手刹减速停车。

明白陕西43岁民警遭嫌犯驾车冲撞因公殉职,嫌疑人需承担哪些法律责任?的一些要点,希望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些许便利,如果想要了解其他内容,欢迎点击维格律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