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刑事立案标准,是维护市场秩序与公民财产权益的重要法律防线。根据相关规定,个人实施合同诈骗,涉及公私财物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即可能触发立案标准。而对于单位而言,若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涉及公私财物数额在五万元至二十万元以上,同样面临立案风险。此外,若存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财物,或无实际履行能力诱骗对方继续签订合同等情形,且数额达到较大标准,也将被纳入合同诈骗罪的立案范畴。这些规定旨在严厉打击合同诈骗行为,保护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
- 1、合同诈骗刑事立案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 2、合同诈骗罪单位犯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 3、合同诈骗罪属于单位犯罪吗
本文分为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合同诈骗刑事立案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一)

优质回答对合同诈骗罪规定的立案标准是,个人诈骗财物在5万元到2千元的,单位诈骗财物在5万元到20万元的,合同诈骗罪属于经济犯罪。司法实践中,所有经济犯罪的立案标准都不是固定的,各地司法机关可以在法定范围内,确定本地的立案标准。 一、合同诈骗刑事立案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的。
2、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的。
二、合同诈骗罪立案后逮捕嫌疑人的条件是什么
对于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依法批准逮捕:
(一) 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二) 可能判处徒刑刑罚;
(三) 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
三、合同诈骗罪的判刑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二十四条【合同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单位构成合同诈骗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个人犯罪的规定处罚。
由此可见,在合同诈骗案件中,因为合同诈骗案的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犯罪和单位犯罪,所以立案标准也要区别对待。民众在社会生活中也要注意,合同诈骗罪跟诈骗罪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犯罪行为。
合同诈骗罪单位犯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二)
优质回答合同诈骗罪单位犯罪的立案标准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的,应予立案追诉。具体解释如下:
非法占有目的:单位在签订或履行合同过程中,需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即意图通过欺骗手段无偿获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欺骗手段:单位需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使对方当事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基于此错误认识处分财物。财物数额: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需达到二万元。这是区分一般合同欺诈行为与合同诈骗罪的关键标准之一。
法律依据: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第七十七条,上述标准作为公安机关立案追诉的依据。
合同诈骗罪属于单位犯罪吗 (三)
优质回答在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中有明文规定,凡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被明确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均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在涉及合同诈骗的具体案件中,若此类行为系由上述机构或团体所主导和组织实施,且目的在于追求该单位的经济利益,那么便有可能构成单位犯罪。
然而,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合同诈骗行为都能归类于单位犯罪范畴,这还需严格遵循刑法对于单位犯罪的具体定义与标准。
生活中的难题,我们要相信自己可以解决,看完本文,相信你对 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它应该怎么处理。如果你还想了解合同诈骗是单位犯罪吗的其他信息,可以点击维格律网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