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变成盗窃罪

职务侵占变成盗窃罪

职务侵占与盗窃罪的区别及误解澄清

在日常的法律实践中,关于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的界限及可能的误解时常引发关注。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种罪行的定义、特征、区别,并针对“职务侵占变成盗窃罪”的误解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全面的法律认知。

一、职务侵占罪的定义及特征

职务侵占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这里的“职务上的便利”指的是行为人因担任某一职务而享有的对该单位财物主管、管理或经手的权力。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为单位人员,客体则是本单位的财物所有权。

职务侵占罪的特征在于:一是行为人必须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二是行为人将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且数额较大;三是行为人的目的是非法占有。

二、盗窃罪的定义及特征

盗窃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客体则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盗窃罪的特征在于:一是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二是行为人实施了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且数额较大或多次窃取等;三是行为人的行为侵犯了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三、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区别

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的主要区别在于:一是犯罪主体不同,前者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后者则是一般主体;二是犯罪手段不同,前者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后者则是采取秘密窃取的方式;三是犯罪对象不同,前者的犯罪对象仅限于本单位的财物,而后者则可以是任何公私财物。

四、“职务侵占变成盗窃罪”的误解澄清

在法律实践中,常有人对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关系存在误解,认为职务侵占罪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变成”盗窃罪。事实上,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是两种独立的罪行,它们之间不存在转化关系。

这种误解可能源于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行为人的身份变化,如行为人从单位人员转变为一般主体,但其先前实施的职务侵占行为并不会因此转变为盗窃罪;二是行为手段的变化,如行为人原本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单位财物,但后来采取秘密窃取的方式继续侵占,但这同样不意味着其先前的职务侵占行为变成了盗窃罪,而是构成了新的盗窃罪行。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这类情况,法院会根据行为人的具体行为及情节,分别定罪量刑。

例如,在某案例中,被告人姚某在个体工商户的购物广场担任收银员时,利用收银系统的功能窃取收银款。尽管其辩护律师提出应认定为职务侵占罪,但法院认为,由于个体工商户不符合职务侵占罪的主体要件,因此判决姚某构成盗窃罪。这一案例充分说明了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之间的独立关系,以及法院在定罪量刑时的严谨态度。

五、总结

综上所述,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是两种独立的罪行,它们在犯罪主体、犯罪手段、犯罪对象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在法律实践中,我们应准确理解这两种罪行的定义及特征,避免对它们的关系产生误解。同时,对于涉及这两种罪行的案件,法院会根据行为人的具体行为及情节进行定罪量刑,确保法律的公正与权威。通过对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的深入了解和准确区分,我们能够更好地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职务侵占案被判定为盗窃罪会不会留案底 (一)

职务侵占撤案了,说明法院并未对行为人进行刑事审判,未作出有罪判决,因此是不会有案底。只有经人民法院确认作出有罪判决,并给予刑事处罚的人犯罪分子,才会有案底。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六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职务侵占误判盗窃罪怎么处理 (二)

1、只要是由于嫌疑人利用其职务上的便利所获取的财务就是职务侵占罪。而盗窃罪没有利用任何便利直接获取财务。

2、职务侵占罪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盗窃罪是一般主体。两者最大的区别前者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后者不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犯的对象不同,前者是侵犯本单位的合法财物,后者可以是窃取本单位的财物,也可以是本单位以外的财物。职务侵占罪以数额较大(6万元)为构成要件,但是盗窃罪除了以数额较大(2000元)为构成要件,还有入户盗窃、多次盗窃等为构成要件。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区别主要是:盗窃罪是一般主体,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即特殊主体。盗窃不是利用职务便利,职务侵占罪必须是利用经手、管理财物的职务上的便利而不是工作上的便利。盗窃罪:非法占有的对象可以是任何公私财物,而职务侵占罪侵占的对象只局限于本单位的财物并且是本人经手、管理的财物。所以职务侵占罪有上述情况不会被变更为盗窃罪。

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有什么区别 (三)

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主要有以下三点区别: 犯罪主体不同:

盗窃罪嘛,就像是路上的小偷,谁都可以当,没什么特别要求,这就是一般主体啦。

但是职务侵占罪呢,就得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里的“自己人”才行,得是那种能经手、管理财物的人,这就是特殊主体哦。 利用便利的方式不同:

盗窃罪呢,就是偷偷地,不靠什么职务上的便利,就是靠手艺、靠胆子。

职务侵占罪呢,那可得是利用自己经手、管理财物的职务上的便利,可不是随便什么工作上的便利都能算的。 非法占有的对象不同:

盗窃罪啊,那是见啥偷啥,不管是谁家的财物,只要看得上眼,就可能成为目标。

职务侵占罪呢,就比较专一了,只能是自己单位里的财物,还得是自己经手、管理的那些,别家的可不管哦。 这样解释,是不是觉得这两个罪名之间的区别很清楚了呢?

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区别是什么 (四)

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都是财产性犯罪,盗窃罪侵犯的是他人财产权,职务侵占罪是公司的管理人员将公司财物占为已有的犯罪。那么,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区别是什么呢

网友咨询:

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区别是什么

律师解答:

职务侵占罪和盗窃罪的区别是:

1、在主体上不同,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盗窃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2、犯罪对象不同,职务侵占罪对象只能是本单位的财物;而盗窃罪的对象是他人财物,包括公私财物,而且多为犯罪行为前不被自己所控制的他人财物;

3、方式不同。该两罪最本质的区别是在行为方式上,前者为非法占有,后者为合法控制;

4、犯罪手段不同。职务侵占罪是利用职务的便利侵占实际掌管的本单位财物;而盗窃罪则是采用秘密窃取的手段获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5、法定刑不同。职务侵占罪最高法定刑是十五年有期徒刑,法定刑较轻,且量刑的幅度较小;而盗窃罪的最高法定刑为死刑,量刑幅度较宽。

律师补充:

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

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必须是利用自己的职务上的便利。

(2)必须有侵占的行为。

(3)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

3、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的目的。

即行为人妄图在经济上取得对本单位财物的占有、收益、处分的权利。至于是否已经取得或行使了这些权利,并不影响犯罪的构成。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虽然我们无法避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但是我们可以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难题,积极寻找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维格律网希望职务侵占变成盗窃罪,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