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贷款诈骗与骗取贷款罪的区别
- 2、骗取贷款罪和诈骗贷款罪有什么区别?
- 3、贷款诈骗罪与骗取银行贷款罪的区别是什么
- 4、贷款诈骗罪与骗取贷款罪的区别有哪些
- 5、骗取贷款罪和贷款诈骗罪的区别
本文分为以下多个相关解答:
贷款诈骗与骗取贷款罪的区别 (一)

优质回答贷款诈骗与骗取贷款罪的主要区别如下:
非法占有目的:
贷款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即从一开始就计划不归还贷款,而是通过各种手段骗取贷款后据为己有。骗取贷款罪:虽然也存在欺骗行为,但通常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贷款的目的是为了生产经营或其他合法用途,只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无法按时归还。
贷款用途:
贷款诈骗罪:骗取的贷款通常用于满足个人的消费欲望、偿还个人负债等非生产经营性用途。骗取贷款罪:骗取的贷款用于生产经营等合法用途,即使最终无法归还,也是由于客观原因而非主观恶意。
法律性质:
贷款诈骗罪:属于金融犯罪,不仅侵犯了金融机构的财产权,还破坏了金融秩序。骗取贷款罪:虽然也涉及欺骗行为,但其法律性质可能因具体情况而异,不一定构成金融犯罪,可能更多地被视为一种违约行为或经济纠纷。
法律责任:
贷款诈骗罪:一旦构成,将面临严厉的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罚金等。骗取贷款罪:如果构成犯罪,其刑事责任可能相对较轻;如果不构成犯罪,则可能面临民事责任,如被要求赔偿贷款本金和利息等。
注意:具体案件的定义和判决还需由法院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案件事实进行裁定。因此,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准确的法律意见。
骗取贷款罪和诈骗贷款罪有什么区别? (二)
优质回答骗取贷款罪与贷款诈骗罪是刑法中针对不同行为的罪名。两者的区别在于犯罪主体、目的以及惩罚轻重。
首先,犯罪主体的界定不同。骗取贷款罪允许自然人和单位成为犯罪主体,而贷款诈骗罪仅针对个人。
其次,犯罪目的存在差异。骗取贷款罪的实施者并非以非法占有贷款为目的,而贷款诈骗罪的罪犯则具有非法占有贷款的意图。
最后,惩罚的严重程度也有显著区别。根据中国刑法,骗取贷款罪的惩罚相对较轻,这反映了对不同违法行为的区分与处理。
综上所述,骗取贷款罪与贷款诈骗罪在犯罪主体、目的和惩罚方面存在关键差异,这有助于准确界定相关行为并进行法律制裁。
贷款诈骗罪与骗取银行贷款罪的区别是什么 (三)
优质回答贷款诈骗罪与骗取银行贷款罪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目的与用途:
贷款诈骗罪:通常以个人挥霍或偿还债务为目的。骗取贷款罪:目的主要用于生产经营,且资金大部分用于此。
单位经济能力与经营状况:
贷款诈骗罪:单位可能是空壳公司或负债累累,缺乏稳定业务和经济实力。骗取贷款罪:单位具备正常业务,经济实力较强,在骗取贷款时具有偿还能力。
贷款使用后果:
贷款诈骗罪:贷款实际未归还,且非因生产经营失败导致,而是因个人挥霍等其他原因。骗取贷款罪:贷款全额或大部分已归还,或因生产经营失败导致不能归还。
案发后归还能力及措施:贷款诈骗罪:案发后无归还能力,且贷款未能实际归还。骗取贷款罪:案发后具备归还能力,并积极筹措资金归还大部分贷款。
贷款诈骗罪与骗取贷款罪的区别有哪些 (四)
优质回答骗取贷款罪和贷款诈骗罪,这两个罪字面上意思感觉,都是与贷款有关系,容易产生混淆,但实际上这两个是不同的概念。那究竟这两个罪到底有什么区别吗
网友咨询:
贷款诈骗罪与骗取贷款罪的区别有哪些
律师解答:
1、定义不同
骗取贷款罪是指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2、骗取贷款的目的和用途
如果骗取贷款是为了用于生产经营,并且实际上全部或者大部分资金也确实用于生产经营,应定骗取贷款罪;如果骗取贷款是为了用于个人挥霍,或者用于偿还个人债务,应定贷款诈骗罪。
3、单位的经济能力和经营状况
如果单位有正常业务,经济能力较强,在骗取贷款时具有偿还能力,应定骗取贷款罪;如果单位本身就是皮包公司,或者已经资不抵债,没有正常稳定的业务,应定贷款诈骗罪。
4、骗贷行为造成的后果
如果骗取的贷款全部或者大部分已经归还,应定骗取贷款罪。如果实际没有归还,则应进一步考察没有归还的原因。如果资金全部或者大部分投入了生产经营,只是因为经营失败而造成不能归还,应定骗取贷款罪;如果不是因为经营失败造成不能归还,而是因为个人挥霍等其他原因造成不能归还,应定贷款诈骗罪。
5、案发后的归还能力
如果案发后行为人具有归还能力,并且积极筹集资金归还全部或者大部分贷款,应定骗取贷款罪;如果案发后行为人没有归还能力,而且全部或者大部分贷款没有实际归还,应定贷款诈骗罪。
律师补充:
贷款诈骗罪犯罪构成要件:
1.贷款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双重客体,即不仅侵犯了银行或其他金融对贷款资金的所有权,而且侵犯了国家对金融机构的贷款管理秩序。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自然人都可构成本罪主体。
单位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4.本罪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并且必须具有非法占有贷款资金的目的。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骗取贷款罪和贷款诈骗罪的区别 (五)
优质回答骗取贷款罪和贷款诈骗罪主要有以下区别:
犯罪目的不同:
骗取贷款罪:目的是通过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但通常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生产经营等合法用途。贷款诈骗罪:具有明确的非法占有目的,即从一开始就计划不归还贷款,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
资金用途不同:
骗取贷款罪:资金主要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且实际上大部分资金也确实用于了这些活动。贷款诈骗罪:资金通常被用于个人挥霍、偿还个人债务等非生产经营活动。
贷款归还情况不同:
骗取贷款罪:如果骗取的贷款全部或大部分已经归还,或者虽然未归还但资金已投入生产经营并因经营失败而不能归还,通常构成骗取贷款罪。贷款诈骗罪:如果贷款实际没有归还,且不是因为经营失败而是由于个人挥霍等其他原因造成不能归还,则构成贷款诈骗罪。
法律依据不同:
骗取贷款罪: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的相关规定进行定罪处罚。贷款诈骗罪: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的相关规定进行定罪处罚。
综上所述,骗取贷款罪和贷款诈骗罪在犯罪目的、资金用途、贷款归还情况以及法律依据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区别。
接受生活中的风雨,时光匆匆流去,留下的是风雨过后的经历,那时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另一种安慰。所以遇到说明问题我们可以积极的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时刻告诉自己没有什么难过的坎。维格律网关于骗取贷款与贷款诈骗罪就整理到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