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见死不救行为的概述
- 二、见死不救行为的法律责任
- 三、见死不救行为的法律判罚
本文分为以下多个相关解答:
见死不救判什么罪

一、见死不救行为的概述
见死不救的定义
见死不救,指的是在他人面临生命危险时,有能力提供救助却未采取行动的行为。这种行为在道德上通常受到谴责,但在法律上是否构成犯罪,则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见死不救的社会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见死不救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路上发生车祸,行人或司机未及时报警或施救;有人在水中挣扎,岸边的人却视而不见等。这些行为引发了公众对道德滑坡和法律责任的广泛讨论。
二、见死不救行为的法律责任
一般情况下的法律责任
在一般情况下,见死不救并不构成犯罪。因为法律并未规定普通人对他人的生命安全负有绝对的救助义务。这种情况下,见死不救主要属于道德调整的范畴,受到的是社会舆论和道德良心的谴责。
特定情况下的法律责任
然而,在特定情况下,见死不救可能构成犯罪。这些特定情况包括但不限于:行为人负有法律明文规定的救助义务,如警察、消防员等在执行职务时遇到他人危难;行为人因职务或业务要求而负有救助义务,如医生对病人的救助;行为人因先行行为而使他人处于危险状态,从而产生救助义务。
在这些特定情况下,如果行为人能够救助而不救助,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那么其行为可能构成不作为犯罪。例如,警察在执勤时遇到公民人身安全受到侵犯而不予救助,可能构成渎职犯罪;医生在紧急情况下不救治病人,可能构成医疗事故罪或玩忽职守罪。
三、见死不救行为的法律判罚
判见死不救会构成犯罪吗? (一)
优质回答看见别人遭遇危险选择袖手旁观、见死不救,都应当受到舆论和良心的谴责。但是见死不救到底构不构成犯罪呢?
网友咨询:
见死不救会构成犯罪吗?
广东金桥百信(黄埔)律师事务所陈浩文律师解答:
一般“见死不救”只是道德谴责的对象,不属于刑法评价的范畴;但在特殊情况下,“见死不救”也会成为刑法评价的对象,“见死不救”者亦要承担刑事责任。
其中,特殊情况指的是,当“见死”者负有法律上防止他人死亡的义务时,有能力防止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却不采取措施防止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以至于他人死亡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其实质就是刑法理论上的不作为犯罪。
广东金桥百信(黄埔)律师事务所陈浩文律师解析:
不作为犯罪,是指行为人负有法定义务而拒绝履行,情节严重或情节恶劣的行为。因此,见死不救若构成犯罪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行为人负有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这包括: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救助义务);职务上或者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医生对病人的救助行为);由行为人先行的行为而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所产生的义务(把人撞伤了,就有把人送到医院救治的义务)等。
2、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性而未履行,但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具备履行该项义务的实际可能性,则不构成犯罪的不作为。
3、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的不作为行为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即不作为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条 【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陈浩文律师简介
在体制内历练过十八年,转行到律师行业,始终秉承着热诚专业负责的态度对待客户和工作。
见死不救构成什么罪 (二)
优质回答见死不救构成罪刑视情况而定,具体如下:
1、见死不救分为有作为义务和无作为义务两种类型。对于有作为义务的见死不救,那行为人是触犯刑法的,一般定性为故意杀人罪;
2、对于没有作为义务的见死不救,不构成犯罪;
3、如果死者与见死不救者有关系,此人就有义务对对方进行施救。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救导致死亡,见死不救者就会判故意杀人。
见死不救构成刑事犯罪的条件如下:
1、犯罪客体,即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2、犯罪主体,即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或单位;
3、犯罪客观方面,即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包括危害行为结果;
4、犯罪主观方面,即犯罪主体对自己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为: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本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本罪在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综上所述,对于没有作为义务的见死不救,不构成犯罪。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特征及其来源说明,仅仅是道义道德上的义务不能作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见人溺水,见死不救是否构成犯罪? (三)
优质回答陌生人见死不救不犯法,看到陌生人落水却没有施救,因为两者之间没有间接关系,因此没有义务必须施救,也就不会获罪,对于个别人只看热闹不施救,虽然法律不能惩罚,但应该受到道德谴责。
网友咨询:
见人溺水,见死不救是否构成犯罪?
广东金唐律师事务所田荣哲律师解答:
见死不救,如不负特定义务,一般不构成犯罪,属于道德上的谴责。但如果故意见死不救的人负有以下义务,如果他违背了该义务,那么这种情况下故意见死不救就涉嫌犯罪或违法、违纪:法律明文规定的作为义务,如警察负有保护人民责任,不能见死不救;职务或者业务要求的作为义务,如消防员看到有火灾不救;法律行为产生的作为义务;先行行为引起的作为义务,如一大人带着一未小孩出去玩,孩子落水,大人必须救助。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不同主体、不同客观表现涉嫌的罪名也不相同。
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而不作为客观方面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行为人负有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这包括: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职务上或者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由行为人先行的行为而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所产生的义务等。
其次是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性而未履行,但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具备履行该项义务的实际可能性,则不构成犯罪的不作为。
第三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的不作为行为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即不作为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广东金唐律师事务所田荣哲律师解析:
陌生人见死不救不犯法,看到陌生人落水却没有施救,因为两者之间没有间接关系,因此没有义务必须施救,也就不会获罪,对于个别人只看热闹不施救,虽然法律不能惩罚,但应该受到道德谴责。
有这样一种情况也会被判间接故意杀人,例如在当班的医生和警察,本该对陷入危难中的公民的人身安全有救助的义务。但如果医生或者警察拒绝进行救助,见死不救造成死亡,也有可能构成故意杀人,“当班的警察、医生,就是法律所规定的,‘在职务上或业务上,有特定义务的人员’。”
如果死者与见死不救者有关系,此人就有义务对对方进行施救;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救导致死亡,见死不救者就会判故意杀人。
“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
1. 法律明文规定的积极作为的义务。这是不作为犯罪的主要义务来源之一。必须是刑法所直接规定的义务,或者由其他法律规定,再由刑法认可的义务。如上文中的王某对妻子的救助义务、四个儿子对老太太的赡养义务。
2. 职业或者业务要求的作为义务。如医生、军人、消防员等都被法律或相关规章制度规定必须履行特定义务。如果行为人在具有相关职业或业务身份的情况下,不履行职业义务,那么就构成不作为犯罪。
3. 法律行为引起的积极作为义务。如受雇于娱乐园区的安全员,由于安全员与娱乐园区形成合同关系,一旦安全员不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造成社会危害或人身、财产安全损害的,就构成不作为犯罪。比如:未按要求给顾客绑定安全绳,造成顾客损害的。
4. 先行行为引起的积极作为义务。换言之,你让对方处于危险状态,那么你就有采取措施使对方避免受损害的义务。如:你拿着水果刀划伤他人胸口,就有义务救治他人,造成他人人身损害的,按故意伤害罪或过失杀人罪等罪名论处。
田荣哲律师简介
资深律师,西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前二级检察官,具有十四年检察官、两年纪检监察履历,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专注于刑事辩护、刑事控告、刑事代理、刑事合规、经济纠纷、债权债务等领域的法律业务。
见死不救违法判罪如何处罚 (四)
优质回答我国法律并没有直接对此种行为入罪。只有对具有法定义务或者其先前行为构成了这种义务的人,根据其行为的特征可能会认定为某种犯罪,如渎职罪等。
1、见死不救,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有作为义务的见死不救,二是没有作为义务的见死不救。
2、对于有作为义务的见死不救,那行为人是触犯刑法的。一般定性为故意杀人罪。
3、对于没有作为义务的见死不救,不构成犯罪。
【法律依据】
我国《警察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
见死不救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 (五)
优质回答不出现特殊的情况,见死不救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存在刑事犯罪行为,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见死不救只是道德所谴责的对象,不是违法行为,也不构成刑事犯罪,因此,就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一、见死不救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
在一般情况下,见死不救是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基于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业务上的要求;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等情形产生的救助义务,行为人不救助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在一般情况下,“见死不救”只是道德谴责的对象,不属于《刑法》评价的范畴;但在特殊情况下,“见死不救”也会成为《刑法》评价的对象,“见死不救”者亦要承担刑事责任。特殊情况指的是,当“见死”者负有法律上防止他人死亡的义务时,有能力防止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却不采取措施防止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以至于他人死亡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其实质就是《刑法》理论上的不作为犯罪。
二、对方撤诉另一方还需要负刑事责任吗
自诉案件不用,但公诉案件要。
要看起诉的范围是什么,如果是起诉离婚或者是身体损害赔偿那么属于民事案件,当然的没有刑事责任。如果女人是到法院做的刑事自诉,那么如果法院认为却有刑事案件发生,可能会把案件直接一送公安机构,但是按照说的情况看,撤诉应该就不用承担刑事责任了自诉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刑事自诉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还应当提交刑事附带民事自诉状。自诉人书写自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告诉,由人民法院工作人员作出告诉笔录,向自诉人宣读,自诉人确认无误后,应当签名或者盖章。
刑事案件被害人不能撤诉,刑事案件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国家会追究刑事责任。但取得被害人谅解的,可以从轻处罚。
三、刑事责任可以私了吗
刑事责任是否可以私了要看具体情况。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属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自诉案件,比如暴力干涉婚姻罪、虐待家庭成员罪、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等。这种刑事案件,司法机构不能主动进行追究,要由当事人控告起诉,如果人不告不诉,则司法机构不会处理,不会提公诉,即这种案件可以私了。
见死不救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自诉案件需要当事人自己向法院起诉,因此一方撤诉之后,另一方不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但公诉案件却不相同,公诉案件是由检察院提起诉讼的,有一方撤诉后,另一方也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通过上文,我们已经深刻的认识了见死不救可判有罪,并知道它的解决措施,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就不会惊慌失措了。如果你还需要更多的信息了解,可以看看维格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