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那一年的“长津湖”
- 2、刘浩天没有被处理么
- 3、淮海战役主要人物
- 4、江西省最早的大将军
本文提供以下多个参考答案,希望解决了你的疑问:
那一年的“长津湖” (一)

最佳答案长津湖
外文名:Chosin Reservoir
概况:
地理位置:朝鲜咸镜南道
面积:54.2 km2
类型:人工湖
库容:106万立方米
详情介绍:
地理位置:
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位于赴战岭山脉与狼林山脉之间,由发源于黄草岭的长津江向北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形成长津湖,最后注入鸭绿江。
在长津湖以东约30公里,是由长津江最大支流赴战江所形成的赴战湖,两大湖泊及其附近地区就被称为长津湖地区。
两湖周围崇山林立,平均海拔约1300米,山上林木繁盛,山间道路狭窄,偶有几处村落也是人烟寥落。
气候特点:
长津湖地区一般从10月下旬开始进入冬季,至11月下旬日平均气温可下降到零下27摄氏度,风雪交加的严寒气候
历史 上的战役 :长津湖战役
长津湖战役
参战部队 :
美第10军:辖陆战一师及步兵第七师、步兵三师(一部分)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隶属于华东野战军,辖20、26、27三个军。
指挥官 :
美军:第十军军长的阿尔蒙德和海军陆战队一师师长奥利弗·P·史密斯少将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将军
起因 :
1950年11月7日,“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指挥联合国军由东西两条战线向中朝边境开始进行试探性进攻,毛泽东与彭德怀经商议后,决定采取“示弱诱敌”的战略战术,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且战且退,一步一步将“联合国军”引诱至志愿军设伏地域,然后再突然发起反攻,将其歼灭。
简要经过 :
1950年10月24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悄悄的摸索着渡过鸭绿江,进入到当时的北朝鲜的东北部地区,当时包围朝鲜东北部长津湖地区的美军第十军感到十分意外,于是在1950年11月27日到12月13日展开了大规模的军团作战,美军等多国部队共计六万五千多人被中国志愿军十六万人包围。
在这次战役中,中国志愿军虽然成功的反包围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但是由于当时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天寒地冻,中国军队因为在严寒中严重冻伤和武器弹药以及补给的严重匮乏,导致了无力去阻止在装备和补给方面十分充足的美军部队,以至于使得美军部队突出层层重围,完全的撤离了北朝鲜。
战役词条: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
辖第20军(含第58、第59、第60师),刘飞任军长,陈时夫任政治委员;第27军(含第79、第80、第81师),聂凤智任军长、刘浩天任政治委员;第30军(含第88、第89、第90师),谢振华任军长,李干辉任政治委员;第33军(含第97、第98、第99师),张克侠任军长,韩念龙任政治委员。
1955年4月,第9兵团番号正式撤销。
陆战一师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陆战步兵师,组建于1941年2月1日的两栖步兵师。朝鲜战争时期的美陆战1师编制为16000余人,但由于美第1临时陆战旅划归了陆战1师指挥,这样的话,陆战1师的兵力应该远远超过16000人,而且陆战1师还配属了几个营的韩国士兵。
美陆战1师下辖陆战1团、5团、7团和11团等4个团,第1坦克营、第1两栖坦克营、第1两栖装甲车营、第1工兵营、第1海岸营、第1独立营、第1摩托化营、第7摩托化营、第1军火营、第1维护营和第1医护营等11个独立营,第1两栖侦察连和第1宪兵连等2个独立连,第1特种空降排和第1 Fumigation and Bath排等2个独立排。
在武器装备方面,陆战1师配有重型坦克70辆,两栖攻击车和轻型装甲车共360余辆,155毫米炮108门,各型迫击炮150余门,反坦克导弹发射器350多部、防空导弹80多具。
“北极熊”团
“北极熊团”指美国陆军步兵第7师31团,美军陆军精锐部队之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31团成功攻入俄国西伯利亚,被美国总统伍德罗 威尔逊授予“北极熊团”称号,并亲自授予“北极熊”旗。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31团随第7师参加过太平洋战场上的阿留申群岛、马绍尔群岛和冲绳岛等战役。
该团在抗美援朝战争的长津湖战役的新兴里战斗中,遭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沉重打击,团长被击毙,团旗被缴获,全团被成建制歼灭,损失惨重。
“冰雕连”
当时有一支美军想冲出包围圈,但是在包围圈远处有隐约的反光,拿望远镜看的时候,好像是人,但是又好像满身都是冰,但是美军不敢动,过了很久很久才派人去检查,看到了眼前的景象后,美军无比的震撼。
在雪地里面横卧着129具冰雕,129杆抢也都朝着敌人的反向,这些冰雕不是别人,就是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整整一个连,他们是被冻死的,但是他们在死的时候还保持了战斗的姿势,这些志愿者手握钢枪和冰融为一体。当时美军想拿走枪,拿不动,最后只能掰断手指。
美军继续往前走,又遇到了第二支冰雕连,但是这一次是活人,虽然他们身上都有冻伤,有的腿不能动就爬,有的整个人不能动就喊,这些活的冰雕连又把美军吓破胆,吓得美军丢下武器四散逃跑。
冰雕连的129名战士,没有一位是擅离岗位的,没有一位说是去生火取暖的。冰雕连其实不仅仅只有一个,而是有三个,而且都是整个连被冻死的。他们分别是六连、五连、二连,六连和二连的全体将士都牺牲了,五连还有一个通讯员和生病的战士,得以幸存。
伤亡统计:
我军统计:在战后的统计中,美军阵亡2万余人,南朝鲜阵亡一万余人,而我军阵亡一万九千人。除了阵亡的战士之外,还有四千人被严寒夺去了生命。因此我军的伤亡在两万三千人。
美国统计:美军在长津湖战役中战斗伤亡6800余人,非战斗伤亡1.3万人,其中作为主力的陆战1师战斗伤亡4433人,非战斗伤亡7313人,步7师战斗伤亡2200人,非战斗伤亡4000余人,英军伤亡500人左右。
战役结果:
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
刘浩天没有被处理么 (二)
最佳答案《重生》刘浩天是被“处理”了。
电视作品中,在秦驰昏迷时,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之一刘浩天被“处理”了。大家看着刘浩天的尸体陷入了沉思,大家都意外谁对刘浩天出手了。
他在调查死者的社会关系时,发现死者的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之一薛冬是一个嫌疑很大的人,死者的死亡与他有极深的联系。尤其是在死者妻子的陈述中可知,她在与死者最后通话时,还听到了薛冬的名字,所以路铭嘉跟着就往这一方面进行了推理。猜测凶杀本来要杀的人并不是刘浩天而是薛冬。
刘浩天为何被杀
当杀手再次跑到了薛冬家准备暗杀薛冬时,薛冬正在洗澡,如果没有路铭嘉他们布置的暗手,薛冬极有可能凶多吉少。最后在审讯中,通过凶手的描述,众人才知他竟然是被人雇佣来杀薛冬的。
而上一次之所以会杀了刘浩天,完全是因为凶杀在叫薛冬名字时,刘浩天对此有所反应,让凶手以为他就是自己要杀的对象,所以残忍杀害了刘浩天。刘浩天也算得上是薛冬的替死鬼了。而这一次也因为警察的介入,所以他才没有得手。
淮海战役主要人物 (三)
最佳答案淮海战役主要人物
【我方主要人物】
毛泽东:最高统帅
邓小平: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中原野战军政委
刘伯承:淮海战役总前委委员、中原野战军司令员
陈毅:淮海战役总前委委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
粟裕:淮海战役总前委委员、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
谭震林:淮海战役总前委委员、华东野战军副政委
李先念: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
陈赓: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
陈再道:中原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
陈锡联: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
杨勇: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
王近山: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
秦基伟: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
叶飞: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
宋时轮: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司令员
韦国清:华东野战军苏北兵团司令员
【对方主要人物】
蒋介石:最高统帅
刘峙: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
杜聿明: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前进指挥部主任
邱清泉:第二兵团司令
李延年:第六兵团司令
黄百韬:第七兵团司令
刘汝明:第八兵团司令
黄维:第十二兵团司令
李弥:第十三兵团司令
孙元良:第十六兵团司令
江西省最早的大将军 (四)
最佳答案你好!
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西籍开国将军名录
〖上将3名〗
1、陈奇涵(1897-1981),江西省兴国县人,曾任军事法院院长。
2、萧 华(1916-1985),江西省兴国县人,曾任总政治部主任、兰州军区第一政治委员。
3、赖传珠(1910-1965),江西省赣县人,曾任北京军区政治委员,沈阳军区第二政治委员。
〖中将38名〗
4、王宗槐(1915-1998),江西省万载县人,曾任昆明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二炮兵副政治委员。
5、王恩茂(1913-2001),江西省永新县人,曾任乌鲁木齐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兼新疆军区第一政治委员。
6、王道邦(1911-1959),江西省永新县人,曾任河北省军区司令员。
7、王辉球(1911-2003),江西省万安县人,曾任空军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沈阳军区政治委员。
8、邝任农(1910-2003),江西省寻邬县人,曾任空军副司令员兼民航总局局长。
9、匡裕民(1907-1977),江西省万安县人,曾任炮兵副司令员。
10、朱 明(1903-1964),江西省兴国县人,曾任总政治部组织部第一副部长,通信兵政治委员。
11、朱辉照(1911-1964),江西省莲花县人,曾任西北军区干部管理部副部长,军委民航局局长。
12、刘西元(1917-2003),江西省吉安县人,曾任兰州军区副政治委员,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
13、刘浩天(1912-1984),江西省宁都县人,曾任军事学院院长,海军东海舰队政治委员、司令员。
14、杜 平(1908-1999),江西省万载县人,曾任南京军区政治委员。
15、李作鹏(1914-——),江西省吉安县人,曾任副总参谋长兼海军政治委员。
16、旷伏兆(1914-1996),江西省永新县人,曾任空军副政治委员,铁道兵第一政治委员。*
17、吴克华(1913-1987),江西省弋阳县人,曾任成都军区,乌鲁木齐军区,广州军区司令员。
18、吴法宪(1915-2004),江西省永丰县人,曾任副总参谋长兼空军司令员。
19、吴富善(1911-2003),江西省吉安县人,曾任空军副司令员兼空军学院院长。
20、邱会作(1914-2002),江西省兴国县人,曾任总后勤部部长,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
21、余秋里(1914-1999),江西省吉安县人,曾任西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总后勤部政治委员。
22、张国华(1914-1972),江西省永新县人,曾任成都军区第一政治委员。
23、周 彪(1910-1981),江西省吉安县人,曾任空军高射炮兵指挥部司令员。
24、周赤萍(1914-1990),江西省宜春县人,曾任福州军区政治委员。
25、周贯五(1902-1987),江西省吉安县人,曾任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
26、钟汉华(1909-1978),江西省万安县人,曾任装甲兵政治委员,成都军区政治委员。
27、饶守坤(1915-——),江西省德兴县人,曾任北海舰队司令员,济南军区司令员。
28、袁升平(1912-2003),江西省吉安县人,曾任军事科学院第二政治委员,北京军区政治委员。
29、黄火星(1909-1971),江西省乐安县人,曾任江苏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
30、黄志勇(1914-——),江西省崇义县人,曾任工程兵、装甲兵政治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
31、萧望东(1910-1989),江西省吉安县人,曾任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
32、康志强(1912-1986),江西省兴国县人,曾任海军北海舰队政治委员,海军副政治委员。
33、梁必业(1916-2002),江西省吉安县人,曾任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
34、梁兴初(1913-1985),江西省吉安县人,曾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
35、彭 林(1914-2002),江西省吉安县人,曾任海军航空兵部政治委员。
36、彭嘉庆(1909-1993),江西省吉安县人,曾任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
虽然我们无法避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但是我们可以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难题,积极寻找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维格律网希望那一年的“长津湖”,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