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整宏观税负和微观税负的关系 (一)

如何调整宏观税负和微观税负的关系

最佳答案做好税收分析工作要统筹协调好宏观与微观、全面与重点、定性与定量以及税收分析与纳税评估及税务稽查的关系,不断拓宽分析思路,创新分析方法,促进税收分析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既要搞好宏观分析,又要搞好微观分析。宏观分析要围绕税收经济宏观特征进行,围绕税收与经济总量的关系、税收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关系等内容做好有关经济税收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特别是有关分行业、分税种、分类型宏观税负的分析,为微观税收分析提供依据;微观分析要从企业、行业、税收资金运转各形态、各环节等角度入手,对照上级主管部门发布的宏观分析资料,把分析工作延伸到具体行业和具体企业,找出具体问题,查出具体原因,掌握了解一个企业或行业的增减变动和企业自身行为对税收产生的影响,最终体现在以分析促管理、以管理促增收上。(二)既要搞好全面分析,又要搞好重点分析。作为县级国税机关,全面分析要将全县税负水平与全市、全省税负平均水平、本县税负水平与兄弟县(市、区)局税负水平以及所辖各分局之间的税负水平相比较,摸清底数,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重点分析要注意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立足实际,抓住影响本县税负水平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环节,对其经营状况、税负水平及一系列财务指标进行测算分析,消除管理“盲区”,解决重点问题,实现管理增收。(三)既要搞好定量分析,又要搞好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是研究经济税收的数量方面,把握数量界限,提供数量依据。定性分析是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深入解释数量的含义,对事物的性质做出判断。一方面,经济税收的变化情况是通过数据反映的,数据是否真实,直接影响税源分析工作的成败,不真实的数据还会造成误导,这就要搞好定量分析。另一方面,要做到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必须既要注意了解税源变化的实际情况,又要注意文字表述的真实性,既要有定性说明,又要有定量作证,要以真实的事实资料证实税源变化发展趋势,这就要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完整科学的税收分析方法体系。(四)要统筹协调好税收分析与纳税评估及税务稽查的关系。在日常税收分析工作中要结合企业进货情况、产品产量、产品成本、销售情况、税收核算、利润等分析内容,综合运用基期对比分析、行业对比分析、指标逻辑关系推断分析等方法,通过同一户企业历年指标水平纵向对比和同一行业指标水平的横向分析,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相关指标的变化原因及税源的发展趋势,存在疑点的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评估,通过税收分析发现问题,通过纳税评估查找原因,问题严重的要及时移交稽查部门立案查处,堵塞税收征管漏洞,净化纳税环境。

什么叫税负率,如何计算 (二)

最佳答案所得税税收负担率(简称税负率) 税负率=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100%。

所得税税负率,为年度交纳所得税税额占该企业销售额或者营业额百分比。

如:某企业某年度产品销售收入100万,企业会计利润是10万元,该年度交纳所得税3万,则所得税税负率为3/10*100%=30%

企业所得税税负率=应纳所得税额/利润额*100%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5]43号)中所描述的税收负担率,举例说明:

增值税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应税主营业务收入)×100%

所得税税负率=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100%

印花税负担率=(应纳税额÷计税收入)×100%

资源税税收负担率= [应纳税额÷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100%

总而言之,综合税收负担率,是在宏观层面考察一国的税制情况,各税种的税收负担率是在微观层面考察纳税人税收负担是否正常,各自的衡量目标不同,故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宏观

在中国,依据税目有: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资源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辆购置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烟草税等等,国家的这些种类繁多的税收收入的总和与整个国家的经济总量(用GDP来代表)的比值,就构成了我们全国的税负水平。

微观

微观上的税负,就是单个纳税人的实际税负负担,包括个人与单个企业,这儿税负承担的主体是实际负税人,不是名义纳税人,负税人即最终负担税收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与纳税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为在微观上,税负的实现是流动的,其中有各种各样的税负转嫁。所以,税负的最后归宿就是微观税负的实际负税人。一个国家的宏观税负水平的高低,同国家的财政政策、产业结构的合理性、本国企业的生产较率、进出口水平及国内商品价格等等经济因素相联系。

什么是税收超额负担降低它的根本途径 (三)

最佳答案税收超额负担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

国家课税后,会直接减少纳税人收入,不可避免地对纳税人的行为选择产生一定影响。如果国家征税后增加的社会效益,小于将相应税款留给纳税人而增加的效益,则税制就没有效率。

减少超税负担的主要方法:

1、 税率。

2、需求弹性。

拉姆斯法则:tX /tY=eY / ex -- 不相关产品之间。

3、税收方式

征税范围:普遍 税收中性 主体税、主体税种。

1、国民经济增长是税收超额负担扩大的基础。税收必然会带来超额负担,因此,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税基的扩大,税收作用的范围也相应的扩大,超额负担也必然扩大。在原有条件下,这种超额负担的扩大与国民经济增长呈线性关系,不会出现边际递增现象。

2、税收的超常增长是税收超额负担过快增长的重要原因。无论宏观税负还是微观税负,税收的超常增长都会导致超额负担的递增,而且超额负担增长的比税收增长的更快。但这还不够,还需要分析造成税收超常增长的原因。

税收超额负担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税收的什么效应 (四)

最佳答案1.税收超额负担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政府税收产生的替代效应。国家课税后,会直接减少纳税人收入,不可避免地对纳税人的行为选择产生一定影响。如果国家征税后增加的社会效益,小于将相应税款留给纳税人而增加的效益,则税制就没有效率。

2.税收超额负担又称税收的超重损失,指由于课税引起的相对价格的改变,从而引起私人对消费、生产和投资动机的改变,因而减少了课税以前经济选择所能取得的经济福利。超额负担的产生于税收的替代效应有关。这种效应在于税收引起了商品相对价格水平的变化,使市场交易中价格信号发生扭曲,从而带来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损失。即如果课税前私人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决策是符合“理性”的,那么,课税就将改变或打破这种最佳状态,就会减损他们可能获得的经济福利。超额负担可以通过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来表示,超额负担的大小可以用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损失来计量。

现税收超额负担意味着税收效率没有达到最优,从而我们可根据税收超额负担来衡量税收的效率高低。一般地,政府对商品征税、对居民储蓄的利息所得征税、对居民劳动所得收入征税均可能造成不利影响。

拓展资料:

中国税收超额负担增长的原因:

第一,国民经济增长是税收超额负担扩大的基础。税收必然会带来超额负担,因此,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税基的扩大,税收作用的范围也相应的扩大,超额负担也必然扩大。

第二,税收的超常增长是税收超额负担过快增长的重要原因。无论宏观税负还是微观税负,税收的超常增长都会导致超额负担的递增,而且超额负担增长的比税收增长的更快。但这还不够,还需要分析造成税收超常增长的原因。如果这种增加是对原有征管漏洞弥补带来的,虽然对新税基征税也会带来超额负担,但却可消除原有的.不公平,促进了经济效率的提高,是值得付出的超额负担。

从上文,大家可以得知关于死亡税率的一些信息,相信看完本文的你,已经知道怎么做了,维格律网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