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租减息降费 多地出招支持“小店”跨过疫情这道坎 (一)

最佳答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让很多中小企业的正常经营受到了冲击,尤其是在旅游、餐饮和出行领域的中小企业。疫情当前,各级政府、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已经全方位行动起来,以减免房租、利息和税费等“硬核”措施“小店”们抗击疫情、渡过难关。

收入暴跌但支出不减 部分中小企业受疫情冲击严重

“从1月23日开始,酒店的入住率直线下滑,现在的业务量同比减少95%,相当于跌到了地板上。”在浙江杭州,一家连锁酒店加盟店的经营方周青松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人们都宅在家里,城市之间的往来客流也大幅减少,酒店业的影响首当其冲。

周青松经营的这家酒店有198个房间,40名员工。“尽管客流大幅减少,但作为连锁经营品牌,我们还一直开着,给有需要的用户提供服务。不算房租,我们每天的员工工资、水电煤、网络宽带等费用在1.2万—1.3万元。如果这样的情况持续2—3个月,酒店的现金流会受到很大挑战。”

餐饮也是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之一。木屋烧烤创始人隋政军说,春节期间原本是餐饮的旺季,结果营收不到原先预计的四分之一,储备的大量食材也浪费了。“现在最头疼的是工资和房租。员工工资是每月开支的大项,一个月要3000万元,租金一个月要1300多万元,还有几百万元是员工住宿、水电煤等其它支出。”

恒大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疫情对不同微观个体的冲击程度不一样。总体而言,小微企业大于大企业。当前,部分企业的正常经营计划被打乱,收入和现金流中断,但房租、工资、利息等费用刚性支付。部分体量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困境尤其突出,风险还可能沿着供应链和担保链上下及横向传导。

从租金、利息到社保 政府、大企业和金融机构全方位行动起来

中小微企业是保障就业和民生服务的重要力量。如何帮助“小店”们抗击疫情,已成为全社会关心的一道题。

从2月2日开始,苏州市、上海市、北京市、青岛市等多个城市先后出台政策意见,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

从这些意见看,信贷、租金和社保成为减负的重点。如苏州市提出,确保小微企业信贷余额不下降、融资成本降低。鼓励各银行机构压降成本费率,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重点领域和资金困难的中小企业,在原有贷款利率水平上下浮10%。

此外,苏州市还表示,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中小企业,1个月房租免收、2个月房租减半。对租用其他经营用房的,鼓励业主为租户减免租金。

上海、苏州和青岛都提出,对不裁员、少减员、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50%。上海市提出,推迟调整社保缴费基数,预计当年度将为上海市企业减轻社保缴费负担101亿元。北京市表示,对于旅游、住宿、餐饮等受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可将疫情影响期间应缴社会保险费的征收期延长至7月底。

国内不少大企业、电商平台也纷纷行动起来,给“小店”们送来减负礼包。蚂蚁金服旗下的网商银行表示,从2月2日开始,针对150万湖北小店和正在抗击疫情的30万医药类小店,不抽贷不断贷,并对贷款利息下调10%。

华住集团表示,2020年2月1日至3月31日,对全国范围内华住旗下全部5049家已开业加盟店,减半收取加盟管理费。对湖北省内封城地区的加盟店费用,封城期间实行免收政策。美团表示,从2月1日起,对武汉地区所有餐饮外卖商户免除一个月佣金。

“中小微企业是解决就业的基本盘。对这部分企业进行扶持,就相当于保住了就业,保住了经济发展的活力。”领教工坊联合创始人肖知兴说。

中小企业积极“自救” 努力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社会各界伸出了援助之手,很多“小店”也在积极“自救”中。

在上海斜土路一家海鲜面馆,店主柳辉忠说,这家24平方米的店铺每月租金1.2万元,加上开业不久,经营压力比较大。“希望尽快控制住疫情,让消费者都走出家门消费。我也准备加大促销力度,比如菜品打八折,还可以多推出几个套餐类型吸引顾客。”

作为酒店行业的“老兵”,华住集团创始人季琦在一封邮件中向全国范围内的加盟商发出号召:克服困难,坚持营业。“一旦疫情好转,客人肯定选择坚持营业、有担当的门店和品牌入住。一个门店从停业到重新开业,几乎相当于新店开张,爬坡期要长很多。”

季琦还回忆说,非典过后,全国出现了报复性的旅行和消费,各家酒店的生意空前地好。“只要我们手拉手,胜利一定会到来。”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在最近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疫情对经济影响的大小,取决于疫情防控的进展和成效。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影响是阶段性和暂时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也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连维良说。        

北京12级大风下的外卖员怎么样 (二)

最佳答案2025年春北京12级大风下,外卖员送餐困难重重却仍坚持工作。

工作环境恶劣:大风中树被连根拔起、广告牌乱飞,风如刀割,人在街上连眼睛都难睁开。外卖员骑电动车艰难前行,风大到能把等红灯的车吹退两米,车像蜗牛一样慢,他们需压低身子稳住车。送一单下来,衣服全湿透,难分是汗还是雨。订单情况:当天订单量没比平时少太多,很多被困家中或公司没饭的人靠点外卖解决温饱,外卖员成了城市中少数还在“营业”的群体。面临的问题:配送时间普遍延长,客户催单电话不断,且平台有超时扣钱规则。部分外卖员为赶时间摔过跟头,车损坏,身体受伤。极端天气下单子难跑,收入会打折扣,而他们平时刨去房租、吃饭和电动车维护等费用后,本身就攒不下多少钱。积极态度:尽管困难重重,他们为了让客户吃上热饭仍咬牙坚持。如外卖小哥小张遇到奶茶盖子被吹飞的情况,客户没责怪还给了小费,他便乐呵呵地继续工作。晚上风小些时,有外卖小哥在路边吃煎饼果子、看短视频,苦中作乐。网友看法:网上讨论热烈,多数网友理解和感动,呼吁平台给外卖员涨补贴、点外卖多给好评;也有少数人认为他们自找风险,抱怨送餐慢、饭凉体验不好。

为什么只做外卖的餐厅必亏钱? (三)

最佳答案在餐饮业不发达的时代,餐饮渠道相对容易被垄断。那时是:我卖什么,你就吃什么。然而,随着餐饮业的饱和,以及商场和外卖软件的普及,现状变成了:我吃什么,你再卖什么。无论是纯外卖还是外卖+堂食的餐厅,都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压力。那么,为什么只做外卖的餐厅可能会亏损呢?

1. 纯外卖优势的丧失——专属成本高

对于只做外卖的餐厅来说,它们可以比堂食餐厅拥有更低的房租成本和人员成本。然而,由于过度依赖外卖平台,每单的抽成和促销费用已经相当高。以张金百万的成本表格为例,从获客成本来看,外卖的成本达到27%(平台抽佣+促销费),而堂食的成本只有16%(房租)。

2. 纯外卖品牌效应难以发挥

纯外卖品牌容易打造,但展示渠道有限,因此相对应的品牌效应也较弱。除了在饿了么、美团外卖等平台上可以看到外,其他渠道很难有品牌的存在感。这限制了品牌的发展。

那么,哪些餐厅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1. 座位区域以形态分区,避免只有单一形态的座位

餐厅的座位配置应根据运营需求来规划,不同的业态会有不同的桌数和人数需求。通常,2-4人桌是客流量最大的区域,因此二人桌和四人桌应位于前区,既能让路过的人感觉到餐厅的客满,又能方便有效地进行带位。

2. 动线流畅有助于提升翻桌率

服务区域应根据动线规划,每隔一定的座位就必须配置备餐台。备餐台的设置要确保服务人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所需物品,同时不妨碍主动线。上餐是翻桌率的关键,备餐台的设置点与流畅度对翻桌率影响很大。

3. 灯光设计

灯光设计在餐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级餐厅和注重私密的餐厅应注重重点照明,而咖啡厅或全日制餐厅则应保持明亮。设计时应考虑白天的自然光和晚上的灯光,以及各个工作区域所需的照度。

总结来说,餐饮业的竞争激烈,只做外卖的餐厅可能会面临亏损的风险。要想在市场中生存并盈利,餐厅需要考虑座位区域的规划、动线的流畅性以及灯光设计等多个方面。

山西出台61项措施缓解服务业企业成本压力,疫情对服务业的打击有多大? (四)

最佳答案针对疫情对不同服务业行业的影响差异,各有关部门应因势利导,多措并举,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加强引导,鼓励企业调整经营策略、用工策略。加大提供防疫物资和疫情防控专业指导力度,继续做好联防联控工作;减免或延迟缴纳税费社保费等,同时简化相关行政审批;鼓励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贷款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疫情期间,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中小微企业,房租给予减免,对租用其他经营用房的,鼓励业主或房东为租户减免租金。

影响很大,服务行业最重要的中心就是人。疫情的发生,限制的就是人的出入。人流量少了,不能集中,生意大大影响。很多餐饮店干脆不开门,开门的堂食也得限制客户量,甚至原本没有外卖服务的都增加了外卖。其他更多娱乐型场所,很多都没复工。就是感觉春天到了,但到处还是萧条。服务业影响相当大,比如饭店影响最大,因为大家不敢出去吃饭消费,所以都在家吃,餐饮业最受打击。

虽然我们无法避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但是我们可以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难题,积极寻找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维格律网希望免租减息降费 多地出招支持“小店”跨过疫情这道坎,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