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酒驾肇事致人重伤怎么判
- 2、酒驾肇事逃逸致人重伤怎么处罚
- 3、酒驾肇事致人受伤怎么判
- 4、酒驾撞到人了会有什么处理方式
- 5、你好,我酒驾逃逸怎么处理,我把受伤的人带到医院了,我第二天去交警
本文提供了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酒驾肇事致人重伤怎么判 (一)

答1、酒后驾驶首先罚款一千元到两千元不等;2、酒后驾驶造成人员伤亡的,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判处三年七年以下;3、酒驾后逃逸直接或间接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判处七年有期徒刑,永久吊销驾照;4、车祸中造成的所有公共财产的损失由肇事者赔偿。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1000元2000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1000元2000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获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有期徒刑。
酒驾肇事逃逸致人重伤怎么处罚 (二)
答法律分析:酒驾肇事逃逸致人重伤的处罚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一百零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有期徒刑。
酒驾肇事致人受伤怎么判 (三)
答酒驾肇事致人受伤,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可能会面临以下判决:
基本刑罚: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意味着,如果酒驾导致他人受伤,行为人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加重情节:
如果酒驾肇事者在事故发生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那么将面临更严厉的刑罚,即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极端情况:
如果酒驾肇事者的逃逸行为直接导致伤者死亡,那么将受到更为严厉的惩罚,即处七年有期徒刑。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判决结果还会受到案件具体情况、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社会危害程度以及是否有自首、赔偿等情节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司法实践中,每个案件的判决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建议酒驾肇事者及时寻求法律援助,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和处理。
酒驾撞到人了会有什么处理方式 (四)
答【法律分析】
根据我国刑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酒驾撞人后的处理方法: 1、酒驾撞人造成交通事故后,应当立即报警处理。警方到达事故现场后,对受伤人员送至医院抢救。根据交警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判断车辆驾驶人是负全部责任、主要责任,还是次要责任。然后再根据责任比例进行赔偿; 2、因违反交通规则造成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一人死亡或者使得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法判处肇事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酒驾撞人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有期徒刑。
你好,我酒驾逃逸怎么处理,我把受伤的人带到医院了,我第二天去交警 (五)
答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有期徒刑。
不难看出,刑法规定的精神并非鼓励肇事人逃逸,而是鼓励逃逸者积极投案。确切地说就是,在交通肇事后,首先鼓励肇事人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并向公安机关报告,从而获得认定为自首并在较大程度上从宽处罚的“宽大处理”,这是法律给肇事人提供的第一次“机会”。
如果肇事人逃逸,浪费了这次“机会”,法律就鼓励逃逸的肇事人自首,虽然以较重法定刑为基准进行处罚,但仍可通过自首获得一定程度的“宽大处理”,这是法律提供的第二次“机会”。如果肇事人再次错失良机,仍没有自动投案,那么,在被查获归案后就没有“自首”这一法定从宽处罚情节;如果案件存在“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节,那等待肇事人的将是更严厉的惩罚。
所以即便肇事人系酒后驾车,在肇事后最有利的选择仍是及时自首,而并非先逃逸、待酒精浓度下降到无法测出之后再自首,因为酒后驾车是酌定从重处罚情节,逃逸是法定加重处罚情节,酌定情节对量刑的影响一般小于法定情节,肇事人为了逃避“酒后驾车”的酌定从重情节而造成“逃逸”的法定加重情节,可谓“得不偿失”。况且,即便肇事人逃逸,仍可根据其他证据认定其为酒后驾车,这样一来,量刑时既要考虑逃逸情节,又要考虑酒后驾车情节,对肇事人自然会判处更重的刑罚。
人天天都会学到一点东西,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从上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酒驾致人重伤逃逸怎么处罚。如需更深入了解,可以看看维格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