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信罪量刑指导意见2021

### 帮信罪量刑指导意见2021详细解读与分析
帮信罪定义与背景
帮信罪,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而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的行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犯罪日益猖獗,帮信罪作为网络犯罪的重要一环,其打击与量刑标准备受社会关注。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台了《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量刑指导意见2021》),其中虽未直接针对帮信罪制定专项指导意见,但为后续相关法律的完善与细化奠定了基础。帮信罪量刑指导意见的演进
在《量刑指导意见2021》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明确帮信罪的量刑标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24年7月1日起试行了《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二)(试行)》(法发〔2024〕132号),其中正式增加了帮信罪的量刑指导。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对于帮信罪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加强,量刑标准更加明确与细化。帮信罪量刑标准的核心要素
根据《量刑指导意见(二)(试行)》,帮信罪的量刑标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核心要素展开:1. 上游犯罪构成:帮信罪的成立须游犯罪(如电信网络诈骗)经查证达到刑法追诉标准为前提。例如,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需诈骗价值达三千元,且涉及多卡(账户)可累计计算,但需为同一对象提供帮助行为。2. 支付结算金额:通过实施信息网络犯罪所获取的资金转入信用卡等账户支付结算的金额达到一定标准,如二十万元,两张金额累计计算。但需注意,行为人出租、出售的信用卡若仅被用于接收诈骗资金而未实施转账、套现等行为,则不宜认定为“支付结算”。3. 违法所得:帮信罪所获得的所有违法款项或非法收入均计入违法所得,无需扣除收卡、购买作案工具等“成本”费用。多个犯罪嫌疑人共同实施帮信行为的,违法所得累计计算。4. 涉诈资金与情节严重:单向流入涉案信用卡中的涉诈等违法资金超过一定数额(如三十万元),且其中至少有部分经查证系涉诈骗资金,是认定情节严重的重要标准。同时,结合行为人的主观明知程度、出租出售信用卡的张数、次数、非法获利数额等因素综合考量。帮信罪“主观明知”的认定
在帮信罪的量刑中,“主观明知”的认定是关键。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及指导意见,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经监管部门告知后仍然实施有关行为;接到举报后不履行法定管理职责;交易价格或方式明显异常;频繁采用从上文内容中,大家可以学到很多关于帮信罪被关37天还要坐牢吗的信息。了解完这些知识和信息,维格律网希望你能更进一步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