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罪诈骗罪~盗窃罪诈骗罪区别

盗窃罪诈骗罪~盗窃罪诈骗罪区别

### 盗窃罪与诈骗罪:两种侵财犯罪的区别

盗窃罪与诈骗罪,作为两种常见的侵财犯罪,在法律实践中经常需要加以区分。它们虽然都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在犯罪手段、被害人处分财物的态度以及犯罪既遂的标准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将详细探讨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别。

一、犯罪手段的差异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这里的“秘密窃取”是盗窃罪的核心特征,即行为人采取自认为不被财物所有者、保管者发觉的方法,暗中将财物取走。例如,小偷趁人不在家撬门入室偷走财物,整个过程都是秘密进行的,被害人完全不知情。这种行为强调的是行为人的隐蔽性和财物的被动转移。

相比之下,诈骗罪则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的核心在于欺骗手段,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从而“自愿”交出财物。这里的“自愿”是基于被害人的错误判断,而非真实意愿。例如,骗子谎称是某慈善机构人员,以募捐为由骗得他人财物,被害人因为相信了骗子的谎言而主动交付财物。这种行为强调的是行为人的欺骗性和被害人的主动处分行为。

二、被害人处分财物的态度不同

在盗窃罪中,被害人并不知道财物被窃取,因此不存在对财产的处分意识。被害人对财物的占有权被行为人秘密剥夺,整个过程被害人处于被动状态。

而在诈骗罪中,被害人是基于错误认识而主动处分财物的。这种处分行为是有意识的,是基于对行为人谎言的信任而做出的。被害人在交付财物时,主观上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合法的、有益的或者至少是出于某种正当目的。因此,诈骗罪中的被害人处分财物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行为。

三、犯罪既遂的标准不同

盗窃罪以行为人是否实际取得财物为既遂标准。只要行为人将财物从被害人处秘密窃取并实际占有,无论后续如何处理该财物,都构成盗窃罪的既遂。例如,甲趁乙不注意将其放在桌上的手机偷走,甲即构成盗窃罪的既遂。

诈骗罪则以被害人是否产生错误认识并处分财物为既遂标准。只有当行为人通过欺骗手段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且基于这种错误认识而主动处分财物时,才构成诈骗罪的既遂。例如,甲欺骗乙说其手机是高价正品,乙信以为真将手机交给甲,此时甲才构成诈骗罪的既遂。

四、法律后果与处罚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盗窃罪和诈骗罪在量刑上也存在差异。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对盗窃罪诈骗罪有所了解,并知道如何处理它了。如果之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妨试试维格律网推荐的方法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