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不构成犯罪治安处罚是怎样的 (一)

诈骗不构成犯罪治安处罚是怎样的

针对不构成犯罪的诈骗行为,按照我国的有关规定,公安机关也应当受理,待查明违法行为人后,可给予行政处罚。一般是对行为人处五日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诈骗不构成犯罪治安处罚是怎样的

根据2010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监察委员会第49次会议通过最新司法解释,诈骗罪的数额较大,以三千元至一万元为起点。诈骗未遂,情节严重的,也应当定罪并依法处罚。

不足3000元的公安机关也应当受理,并积极开展工作,及时向上级公安机报告,开展串并案件,若多地都有此类案件发生可由共同的上级公安机关指定管辖。如串并案件中没有其他涉嫌犯罪行为,待查明违法行为人后,可给予行政处罚。

《中答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二、电信诈骗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电信网络诈骗等按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处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三万元、五十万元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根据《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三万元、五十万元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二年内多次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未经处理,诈骗数额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除符合诈骗罪的特征以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一般应同时具有技术性、非接触性、远程性的特征。如果行为人通过“伪基站”群发的短信内容不属于诱骗他人处分财产的,一般不以诈骗罪定性。如果行为人的行为构成诈骗罪,同时符合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或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构成要件的,择一重罪定罪处罚。

装修公司恶意欺诈构成犯罪吗 (二)

构成。通过签订虚假的装修合同实施诈骗行为的,诈骗数额达到较大,构成合同诈骗罪,怎样判刑要依据诈骗数额而定。具体量刑标准如下:

1、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合同诈骗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1、以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这里所称的票据,主要指能作为担保凭证的金融票据,即汇票、本票和支票等。所谓其他产权证明,包括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以及能证明动产、不动产的各种有效证明文件。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这里所说的其他方法,是指在签订、履行经济合同过程中使用的上述四种方法以外,以经济合同为手段、以骗取合同约定的由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以及其他但报财物为目的的一切手段。

由上可知,装修公司恶意欺诈有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会被处以刑事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欺诈与诈骗都构成犯罪吗? (三)

从法律层面讲,欺骗行为若侵害他人利益,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而诈骗则属行政及刑事犯罪,应负行政或刑事责任。

诈骗罪是指行为人为谋取巨额财富,利用虚构、夸大事实等手段骗取他人钱财的行为。

民事欺诈则为在商业活动中,一方故意误导另一方,造成其误解,从而违法达成某种目的。

两者在获取财物方式上相同,但本质区别在于:

一方面,民事欺诈行为仅意图引诱对方产生失误并达成交易,以获得经济利益,并不存在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意图;

而诈骗行为的目的是让受害者误以为财产已被合法转移,从而实现非法占有。

另一方面,民事欺诈行为人在达成协议后,会积极履行义务;

而诈骗行为人则毫无履行意愿或能力,即使有履行行为,也只是表面功夫。

此外,民事欺诈行为人可能会试图减轻责任,但绝不会逃避;

而诈骗行为人则致力于逃脱责任,导致受害者受损。

在判定是否构成诈骗时,关键在于是否存在非法占有目的。

虽然这是行为人的主观心态,但往往能通过客观行为体现出来。

因此,我们可以依据行为人的具体行为,结合其在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所有因素进行全面评估,经过严谨推理,排除其他可能性,得出准确结论。

对于借助合同实施诈骗的案件,在证明和认定非法占有目的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点:

一是核实合同主体身份真伪;

二是考察行为人的履约能力;

三是检查行为人是否使用了诈骗手段;

四是观察行为人是否有实际履行合同的行为;

五是了解行为人未履行合同的原因;

六是观察行为人的履行态度是否积极;

七是关注行为人对财物的处理方式;

八是观察行为人的事后态度。

从上文,大家可以得知关于诈骗构成犯罪吗的一些信息,相信看完本文的你,已经知道怎么做了,维格律网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