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贪污罪与职务犯罪的区别是什么
- 2、贪污罪与诈骗罪的区别是什么
- 3、为亲友非法牟利罪贪污罪的区别是什么?
- 4、职务侵占罪和贪污罪的区别是什么
- 5、贪污罪的最高法定刑是什么 贪污罪如何界定
本文提供了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贪污罪与职务犯罪的区别是什么 (一)

答贪污罪与职务犯罪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主体要件、犯罪行为、犯罪对象以及情节要件和最高法定刑等方面。
主体要件方面,职务犯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而贪污罪的主体则仅限于国家工作人员。
在犯罪行为上,职务犯罪利用职务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而贪污罪则是利用职务便利侵吞、盗窃或骗取公共财物。
犯罪对象上,职务犯罪的对象可以是公共财物,也可能是私有财物,但贪污罪的对象只能是公共财物。
情节要件的要求不同。职务犯罪构成要件要求侵占公司、企业财物数额较大,数额较小者不构成犯罪;而贪污罪没有数额限制,但犯罪数额较小、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不应认为是犯罪。
最高法定刑方面,职务犯罪的最高法定刑为十五年有期徒刑;贪污罪的最高法定刑则为死刑。
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其中详细规定了职务犯罪和贪污罪的构成要件、处罚原则等。通过区别,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贪污罪与职务犯罪之间的主要差异。
贪污罪与诈骗罪的区别是什么 (二)
答贪污罪与诈骗罪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犯罪客体不同:
贪污罪: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和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属于复杂客体。诈骗罪:主要侵犯的是公私财产所有权,可以是简单客体,也可以是复杂客体。
犯罪客观方面不同:
贪污罪:表现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诈骗罪:表现为利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公私财物或者财产性利益的行为。
犯罪主体不同:
贪污罪:是特殊主体,即只有具有法定特殊身份或资格的人才能构成贪污罪的主体,其他人只能成为本罪的共犯。诈骗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
侵犯的对象不同:
贪污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公共财物。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不限于公共财物,还包括公民个人私有的财物。
法定刑不同:贪污罪:法定最高刑为死刑,最低刑为拘役。诈骗罪: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最低刑为管制。
为亲友非法牟利罪贪污罪的区别是什么? (三)
答为亲友非法牟利罪贪污罪的区别是:犯罪行为人的主观方面的认识以及客观方面是否实施行为不同。对于借从事经营活动之名,行侵占公共财物之实的行为,则可以考虑依法认定贪污罪,但是对于为亲友非法牟利罪来说,犯罪嫌疑人并没有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经营行为。 从犯罪构成特征看,为亲友非法牟利罪与贪污罪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一面,即两罪均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化公为私、损公肥私型犯罪;但从法定刑设置看,贪污罪的法定最高刑为死刑,而为亲友非法牟利罪的法定最高刑仅为七年有期徒刑,二者相差悬殊。因此,透过两罪在现象上的相似性,准确界定其本质区别所在,并由此进一步探讨近似犯罪的区分原则及一般认定方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从立法精神分析,为亲友非法牟利罪的社会危害性程度之所以在总体上明显轻于贪污罪,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为亲友非法牟利罪中的亲友在客观方面必须实施一定的经营行为,付出一定的经营性劳动,这是其获取非法利益的客观基础;相对而言,贪污罪通常表现为利用职务便利直接侵占公共财物,其主客观方面的危害性更大。
二是国有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为亲友非法牟取的只是基于经营行为产生的利润,尽管经常表现为明显超出市场价格的暴利,但一般说来,利润通常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在一般社会观念上必有一定的数额限度。因此,该种非法牟取经营利润的行为对国有财产的侵害程度,较之贪污罪所表现的利用职务便利直接侵吞国有财产的行为,则具有相对有限的一面。
基于这种分析,为亲友非法牟利罪与贪污罪的界限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甄别:
一方面,应当考察非法获利者(即亲友)是否实施了一定的经营行为。对于在国有单位的购销活动中通过实施一定的经营行为牟取非法利润的行为,一般可以依法认定为为亲友非法牟利罪;反之,对于借从事经营活动之名,行侵占公共财物之实的行为,则可以考虑依法认定贪污罪。
另一方面,还应当考察非法获利者(即亲友)所取得的是否属于实施经营行为的“利润”。在司法实践中,有些非法获利者也实施了一定的经营行为,如在国有单位的购销活动中参与实施了介绍货源或商品买家等行为,但其从国有单位所获取的已绝非从事经营行为之“利润”或从事中介活动之“报酬”,其非法所得与行为时的相应市价或报酬水平显著背离,以致达到了社会一般观念普遍不能认同为“利润”或“报酬”的程度。
概言之,为亲友非法牟利罪以国有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便利让亲友实施一定的经营行为赚取非法利润为特点;相对而言,贪污罪则以国有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直接让亲友非法占有公共财物为特征。与此相应,为亲友非法牟利罪的罪质主要表现为侵犯市场经济的正当竞争秩序和国家利益;贪污罪的罪质则主要表现为侵犯公共财物的所有权。
我国的法律法规是严厉的打击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尤其是涉及到贪污犯罪的,为亲友非法牟利罪在主观上只能由故意构成,并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即行为人明知自己利用职务便利为亲友进行经营活动提供便利条件是一种背信经营的行为,但为获取非法利益仍故意实施这种行为。
职务侵占罪和贪污罪的区别是什么 (四)
答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之间的区别如下:
1、主体要件不同。
(1)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
(2)贪污罪的主体则只限于国家工作人员;
2、犯罪行为不同。
(1)职务侵占罪是利用职务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的行为;
(2)而贪污罪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盗窃、骗取公共财物的行为;
3、犯罪对象不同。
(1)职务侵占罪的对象必须是自己职权范围内或者是工作范围内经营的本单位的财物。它既可能是公共财物,也可能是私有财物;
(2)而贪污罪则只能是公共财物;
4、情节要件的要求不同。
(1)职务侵占罪的构成必须是侵占公司、企业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数额较小的不构成。
(2)法律对贪污罪没有规定数额的限制,当然如果犯数额较小,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贪污行为不应认为是犯罪;
5、法定刑上有所不同。
(1)职务侵占罪的最高法定刑只有十五年有期徒刑;
(2)而贪污罪的最高法定刑为死刑。
贪污罪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财物的所有权;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之便,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国家工作人员;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为故意。
贪污罪的最高法定刑是什么 贪污罪如何界定 (五)
答一、贪污罪的最高法定刑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规定执行判决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四十四条 将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修改为:“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二)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
“犯第一款罪,在提起公诉前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真诚悔罪、积极退赃,避免、减少损害结果的发生,有第一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有第二项、第三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从轻处罚。
“犯第一款罪,有第三项规定情形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二、贪污罪如何界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382条第一款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接受生活中的风雨,时光匆匆流去,留下的是风雨过后的经历,那时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另一种安慰。所以遇到说明问题我们可以积极的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时刻告诉自己没有什么难过的坎。维格律网关于贪污罪的法定刑就整理到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