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朱令案 (一)

北大朱令案

优质回答北大朱令事件是指清华大学学生朱令在校期间离奇出现铊中毒的症状,导致身体健康遭到极大的伤害,最后得助于互联网才受到确诊和救治的事件。

事件回顾

铊中毒

铊中毒和诊治从1994年11月24日起,朱令开始出现奇怪的中毒症状:起先是肚子疼,吃不下饭;接着(12月5日)胃部不舒服;最后(12月8日)她的头发开始脱落,并在几天内掉光。12月23日朱令入住北京市同仁医院消化内科病房,虽然没有查出病因。

但住院一个月以后,朱令的病情得到缓解,并长出了头发,于1995年1月23日出院1995年2月20日,寒假结束,新学期开始,朱令返校。1995年3月6日朱令的病情恶化,她的腿疼痛很厉害,并感到眩晕,朱令父母将其送往北医三院求治。

1995年3月9日朱令父母带朱令到协和医院的神经内科专家门诊,李舜伟教授接诊后,告诉朱令的母亲“太像60年代清华大学的一例铊盐中毒病例了”。但是由于朱令否认有铊盐接触史,并且协和医院不具备做该项化验的条件,协和医院没有进行铊中毒的检测。

1995年3月15日,她的症状加重,开始出现面部肌肉麻痹、眼肌麻痹、自主呼吸消失,朱令住进协和医院的神经内科病房,协和医院按照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神经根神经炎诊治。1995年3月23日朱令中枢性呼吸衰竭,协和医院采取了气管切开术。

1995年3月24日,协和医院开始对朱令采取血浆置换疗法,前后8次,每次均在1000毫升,有些人认为这对未确诊的情况下维持朱令的生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这个过程中,朱令感染上了丙肝。1995年3月26日,朱令被送入协和医院的重症监护室(ICU),依靠呼吸机维持呼吸。

1995年3月28日陷入昏迷状态,直到8月31日苏醒,朱令共昏迷长达5个月。协和医院对朱令进行了多项检测(包括艾滋病病毒HIV,脊髓穿刺,核磁共振,免疫系统,化学物质中毒,抗核抗体,核抗原抗体和莱姆病等),但除了莱姆病以外,其它项目的化验结果皆为阴性。

互联网求救

1995年4月10日,朱令的高中同学、北京大学力学系92级学生贝志城、蔡全清等人当时将这种不明的病症翻译成英文,通过互联网向Usenet的sci.med及其他有关新闻组和Bitnet发出求救电子邮件。之后收到世界18个国家和地区回信1635封。

其中约三分之一的回复认为这是典型的铊中毒现象。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的医生在回信中指出“疑似铊中毒,认为根据头发脱落、胃肠道问题和神经问题等症状几乎可以确诊”。由于当时中国互联网不发达,海外UCLA的Dr. Xin Li 在UCLA的服务器上。

和Dr. John W. Aldis一起曾帮助创建了UCLA朱令铊中毒远程诊断网,在朱令铊中毒远程诊断的信息发布和协调上起了关键作用。1995年4月18日,贝志城拿着翻译好的电子邮件到协和医院重症监护区门口给医生参考,但他认为没有得到积极回应,很少人参看。

也没有电子邮件中的铊中毒判断和相应的检测办法,使得当时网上远程诊断的结果没有及时发挥相应的作用。

确诊治疗

由于互联网上的回信怀疑是铊中毒,当朱令父母得知北京市职业病卫生防治所的陈震阳教授可作做铊中毒鉴定后,在一位有良心的协和医生暗中帮助下,取得朱令的尿液,脑脊液,血液,指甲和头发,于1995年4月28日来到北京市职业病卫生防治所进行检验。

当天,陈震阳即出具了检测报告,认为朱令为两次铊中毒,第二次中毒后朱令体内铊含量远远超出致死剂量,并怀疑有人蓄意投毒,同时建议服用普鲁士蓝解毒。根据互联网的反馈以及陈震阳1995年4月28日的化验结果,朱令开始服用对症药普鲁士蓝。

服用当天血液中的铊离子浓度开始下降,这是朱令到协和医院求诊的第50天,一个月后(一说10天),体内的铊被排出。但是,由于铊离子在体内滞留的时间太长,朱令的神经系统遭到严重损害,视觉几乎完全丧失,肌体功能也受到严重损伤,且仍处在昏迷中。

1995年8月31日朱令从长达5个月的昏迷中苏醒。1995年11月朱令从协和医院出院,转入其他医院和康复中心接受治疗。

事件后续

2006年前关于朱令事件仅偶见华文媒体报道主要集中于朱令的悲惨遭遇远程医疗的作用等。1995年9月《女友》杂志记者陈童曾采访朱令同宿舍女生遭冷遇。2002年在网上有人撰文指出,向朱令投毒的嫌疑人是孙维。

同时贝志城以真名实姓在“新语丝”网站发表《朱令案件的一些情况》一文,介绍了一些内幕。2005年11月30日在天涯社区,一名ID为“skyoneline”的网友发表了《天妒红颜:十年前的清华女生被毒事件》重提此案,在社区内引起了关注。

2005年12月30日一个ID为“孙维声明”的网友(此帐号由孙维父亲证实为孙维本人,同时也被在天涯发表评论的部分物化2班同学证实)发表了《孙维的声明——驳斥朱令铊中毒案件引发的谣言》,以孙维的名义公开为自己辩解激起众人的讨论,并引起网民对此案极大的关注。

清华大学砣中毒事件清华大学铊中毒事件始末 (二)

优质回答1994年底,清华大学化学系三年级学生朱令遭遇了奇怪的中毒症状,秀发脱落、面肌瘫痪、发音含混、四肢无力。她被送往北京协和医院,却查不出病因。同学们通过互联网求助,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500多封信件。经过专家诊断,确认为铊中毒。尽管铊剂量足以致命,朱令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病情并未立即好转,她几乎变成植物人。 孙维,朱令的同班同学、好友及民乐队成员,是唯一被公安局认定为犯罪嫌疑人的人。指控理由是她是唯一能接触到铊的人,动机可能是嫉妒朱令古筝弹得好,导致自己失去在清华民乐团主演的机会。孙维的祖父是孙越崎,曾担任民主革命委员会副主席,并参与辛亥革命。经过调查,因证据不足,公安局撤销了对孙维的指控。

天涯论坛上有人发起为朱令募捐,成为热点话题。朱令的遭遇令人同情,导致跟贴无数,矛头指向孙维。部分人认为她可能是真凶,质疑她的家庭背景。关于孙维的版本众多,包括她爷爷临终嘱托放过她、她出国清华阻止、为逃避舆论嫁给美国人隐姓埋名以及现任诺基亚公司人事总经理等说法。支持孙维的调查结果显示,83.6%的人不支持她。 在朱令中毒事件中,清华大学和北京协和医院负有责任。清华大学在铊试剂的管理上不严,导致孙维被错误认定为犯罪嫌疑人。孙维的哥哥曾未经允许拿走有毒试剂,并在有人的情况下还回,期间拍摄录像,但整个过程无人过问,显示管理松懈。北京协和医院未能及时确诊朱令的病情,甚至拒绝互联网上的资料,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治疗过程中耗费了大量金钱,实际用于治病的药物成本仅40几元,朱令家人已正式向法院提起医疗事故诉讼,要求赔偿。

扩展资料

1994年底清华大学化学系三年级学生朱令出现了奇怪的中毒症状,当时送往北京协和医院,医院束手无策,她的同学把她的情况发到互联网上求助,收到了世界各地的回信,其中不少回信认为她是“铊”中毒,后经专家诊断证实。但是确诊并没有使她的病情立即好转。 孙维,朱令的同班同学,同宿舍好友。是朱令中毒案中唯一曾被公安局定为犯罪嫌疑人的人,其理由是她是当时唯一能接触到砣的人。且有作案时间。家庭背景为:爷爷是孙越崎,曾任民主革命委员会副主席,参加过辛亥革命。经公安部门调查后,因为证据不足,撤销对其犯罪嫌疑人的指控。

朱令铊中毒案怎么回事 (三)

优质回答朱令铊中毒案是指清华大学学生朱令在校期间离奇出现铊中毒症状的事件。以下是该事件的详细说明:

事件经过:

朱令在校期间突然出现了铊中毒的症状,身体健康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由于没有铊的接触史,警方初步认定为是投毒事件。

调查进展:

警方对此案进行了调查,但几经沉浮,凶手至今仍逍遥法外,尚无明确结果。朱令的同宿舍同学孙某曾被警方作为嫌疑人带走调查,但后来被释放。

社会舆论:

由于警方在处理此事件过程中的一些异常行为,使得朱令案成为公众事件。公众对作案嫌疑人的家庭背景产生了各种猜测。多年来,不少网友认为孙某有投毒的嫌疑,并一直呼吁警方重启调查。

官方回应:

北京市公安局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碍于证据灭失无法侦破此案。警方表示在调查过程中未受任何干扰,呼吁公众理性看待此案。

综上所述,朱令铊中毒案是一起备受关注的投毒事件,虽然经过多方调查但仍未找到凶手。此案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舆论和猜测,但警方已明确表示碍于证据灭失无法继续侦破。

朱令事件事件起始 (四)

优质回答朱令,1973年11月24日出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是吴承之,母亲是朱明新。她有一个比她大四五岁的姐姐吴今,姐姐是北京大学生物系学生,在1989年4月野三坡春游时不幸去世。朱令自小多才多艺,擅长钢琴,15岁时开始学习古琴。1992年,她考取清华大学,入读化学系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专业物化2班。 1994年11月24日起,朱令开始出现中毒症状,从肚子疼到胃部不舒服,最后她的头发在几天内全部掉光。12月23日,朱令入住北京市同仁医院消化内科病房,虽然未能查出病因,但住院一个月后,她的病情得到缓解,长出了头发,并于1995年1月23日出院。

1995年2月20日,朱令返校。3月6日,病情恶化,她感到腿疼痛和眩晕。她的父母将其送往北医三院求治。3月9日,朱令父母带她到协和医院的神经内科专家门诊,李舜伟教授诊断为疑似60年代清华大学的铊盐中毒病例,但未进行铊中毒检测。3月15日,她的症状加重,出现面部肌肉麻痹、眼肌麻痹和自主呼吸消失。3月23日,朱令中枢性呼吸衰竭,协和医院采取了气管切开术。3月24日,开始采取血浆置换疗法,前后8次,每次均在1000毫升。这个过程中,朱令感染上了丙肝。3月26日,被送入协和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依靠呼吸机维持呼吸。3月28日陷入昏迷状态,直到8月31日苏醒,昏迷长达5个月。

协和医院对朱令进行了多项检测,包括艾滋病病毒HIV、脊髓穿刺、核磁共振、免疫系统、化学物质中毒、抗核抗体、核抗原抗体和莱姆病等,但除了莱姆病以外,其他项目的化验结果皆为阴性。

通过互联网求救,朱令的高中同学在1995年4月10日将病症翻译成英文,并通过互联网向Usenet的sci.med及其他有关新闻组和Bitnet发出求救电子邮件。之后收到世界18个国家和地区回信1635封,其中约三分之一的回复认为这是典型的铊中毒现象。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的医生指出,根据头发脱落、胃肠道问题和神经问题等症状,可以确诊疑似铊中毒。

当朱令父母得知北京市职业病卫生防治所的陈震阳教授可做铊中毒鉴定后,在一位有良心的协和医生暗中帮助下,取得了朱令的尿液、脑脊液、血液、指甲和头发,于1995年4月28日进行检验。当天,陈震阳出具了检测报告,认为朱令为两次铊中毒,第二次中毒后体内铊含量远远超出致死剂量,并怀疑有人蓄意投毒,建议服用普鲁士蓝解毒。

根据互联网的反馈以及陈震阳的化验结果,朱令开始服用对症药普鲁士蓝,血液中的铊离子浓度开始下降。一个月后,体内的铊被排出。但由于铊离子在体内滞留时间过长,朱令的神经系统受到严重损害,视觉几乎完全丧失,肌体功能也受到严重损伤,仍处在昏迷中。1995年8月31日,朱令从长达5个月的昏迷中苏醒。1995年11月,朱令从协和医院出院,转入其他医院和康复中心接受治疗。

扩展资料

朱令,北京人,1992年考入清华大学。朱令事件是指朱令在校期间出现铊中毒的状况,并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由于其并没有铊的接触史,因此被认为是投毒事件。在事件处理过程中的一些异常状况使得朱令中毒的事件成为了公众事件。

北大铊中毒事件回顾,如何预防铊中毒,铊中毒的症状和治疗 *** (五)

优质回答北大铊中毒事件回顾、预防铊中毒、铊中毒的症状和治疗方式如下:

一、北大铊中毒事件回顾

时间:2017年4月14日地点:北京大学化学学院事件概述:一名学生将铊化合物溶液放入宿舍的水壶中,导致宿舍内的水源受到铊的污染,共27名学生中毒,其中5名病情较重,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二、如何预防铊中毒

注意饮食卫生:铊化合物可能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因此应尽量避免食用可能含有铊的海产品、野生菌类等。选择有保障的商家购买食品,确保食品来源的安全。避免接触铊化合物:在工作和生活中,尽量避免接触含铊的物品,如农药、染发剂等。如果必须接触,应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手套、口罩等。妥善处理含铊废物:含铊废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封存、运输和处理。不得随意丢弃或倾倒含铊废物,以防止环境污染和人体中毒。

三、铊中毒的症状和治疗方式

症状:主要包括呕吐、腹泻、头痛、乏力等。严重的铊中毒还会引起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如肌肉麻痹、心律失常等。治疗方式:解毒治疗:包括口服活性炭、静脉注射巴比妥类药物等,以中和或排除体内的铊。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补液、补充维生素B6等治疗。住院治疗:严重的铊中毒患者需要住院治疗,并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如血液透析等。

综上所述,铊中毒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中毒症状,预防铊中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接触铊化合物,妥善处理含铊废物。如果不慎中毒,应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明白北大朱令案的一些要点,希望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些许便利,如果想要了解其他内容,欢迎点击维格律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