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原虫病怎么治疗 (一)

阿米巴原虫病怎么治疗

阿米巴原虫主要是指溶组织内的阿米巴,感染人体可导致阿米巴病。按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肠阿米巴病和肠外阿米巴病,肠外阿米巴病最主要的类型是阿米巴肝脓肿。目前临床上有针对阿米巴原虫的特效药物,治愈率较高,对于疗效欠佳或病死者,多数是未经正规治疗,未及时接受治疗,病情危重,有并发症,伴有其他疾病的患者。

对于肠阿米巴病治疗,首选的药物是硝基咪唑类,如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口服即可。合并细菌感染应用抗菌药物,可选用喹诺酮类的抗菌药物。对肠外阿米巴病治疗,也以内科治疗为主,首选硝基咪唑类药物或氯喹。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相应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对于阿米巴肝脓肿穿破引起化脓性腹膜炎,以及内科治疗疗效欠佳的患者,可做外科手术引流,同时也要加强抗阿米巴药物和抗菌药物的应用。

阿米巴痢疾与细菌性痢疾的区别是什么 (二)

阿米巴痢疾与细菌性痢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病原体、临床表现以及传染源和传播方式上。

1. 病原体不同: 阿米巴痢疾:由致病性溶组织阿米巴原虫侵入结肠壁后所致的以痢疾症状为主的消化道传染病。 细菌性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2. 临床表现不同: 阿米巴痢疾:主要发生在盲肠和升结肠,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为主,大便呈暗红色、果酱样,疾病有复发的倾向,容易合并有肝脓肿、肠出血和阑尾炎等并发症。 细菌性痢疾:以结肠的化脓性溃疡性炎症为基本病理改变,临床多以发热、腹痛、脓血便和腹部压痛为主要特征。

3. 传染源和传播方式不同: 阿米巴痢疾:传染源主要是慢性阿米巴的患者,通过大便培养和细菌检测可以鉴别。 细菌性痢疾:传染源是患者以及带菌者,病菌会从大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经过粪口感染给其他的健康人,全年都可以发病,以夏季和秋季最为多见。

综上所述,阿米巴痢疾与细菌性痢疾在病原体、临床表现以及传染源和传播方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食用被污染的食物,以预防这两种疾病的发生。

什么是外阴阿米巴病 (三)

外阴的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阿米巴侵犯外阴皮肤黏膜而引起的病变,常继发于肠道的阿米巴病,有肠道内阿米巴滋养体直接感染,进入外阴阴道以后造成外阴黏膜坏死,形成溃疡。阿米巴原虫随大便排出后直接感染外阴很少侵犯完整的皮肤,只有当身体状况差,皮肤受到损伤有裂口、切伤才会引起皮肤黏膜的感染,也可以通过性交、内裤、毛巾、浴洁、浴具等生活用品传染。表现是外阴的阿米巴溃疡以及外阴米巴的肉芽肿。外阴的溃疡有强烈的刺痛,多个溃疡圆形或不规则,有的边缘外翻内缘向内凹陷形成了很深的穿凿状。在溃疡的基础上肉芽组织增生会形成增生性的肉芽肿,呈现高低不平的乳头瘤样的结节或菜花状的隆起,质地比较的坚硬。在分泌物当中可以查得到阿米巴原虫,用甲硝唑或其它抗生素对外阴阿米巴病进行治疗,局部的清洁要根据细菌的感染类型选用有效的外用消毒湿敷。

阿米巴病是什么意思 (四)

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侵入人体引起的寄生虫病。关于阿米巴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主要类型:

阿米巴痢疾:多见于夏秋季,因虫体破坏组织引起典型的烧瓶样溃疡,症状包括腹痛、腹泻,粪便呈烂肉样,有腥臭味。阿米巴肝脓肿:常继发于肠阿米巴病,肝右叶较常受侵犯。起病缓慢,症状包括发冷、发热、右上腹部疼痛等,检查时肝脏肿大,并有明显局限性压痛。晚期可有恶液质,可能引发继发性脓胸、肺脓肿、心包积脓或心包填塞等并发症。

诊断依据:

阿米巴痢疾的诊断主要依据在粪便中查到阿米巴滋养体或抗原。阿米巴肝脓肿的诊断依据包括肝肿大并有局限性压痛,超声检查有液平段,脓肿部穿刺可抽出巧克力色脓液,血清免疫学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治疗方法:

阿米巴痢疾和阿米巴肝脓肿的治疗均有效于甲硝唑或相关抗生素,如氟哌酸或氯喹。

总之,阿米巴病是一种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包括阿米巴痢疾和阿米巴肝脓肿两种类型,其诊断依赖于特定的检查手段,治疗则依赖于有效的抗生素。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得到了很多的感悟,也明白跟阿米巴病毒是什么病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了,如果需要了解其他的相关信息,请点击维格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