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死不救罪什么时候入的刑法

见死不救,这一行为在道德层面常受谴责,但在法律上是否构成犯罪,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历史上,多个朝代曾有“见死不救罪”的相关规定,对见义不为的行为予以惩罚。然而,在现代刑法体系中,见死不救是否构成犯罪,并非一概而论,而是依赖于特定的情境和法律规定。那么,见死不救罪究竟何时、以何种形式被纳入刑法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析。
一、见死不救行为的法律界定
刑法中的不作为犯罪
在现代刑法里,见死不救行为通常被视为一种不作为犯罪。不作为犯罪是指行为人负有法定义务而拒绝履行,且这种拒绝行为导致了严重的法律后果。这里的“法定义务”来源多样,包括但不限于法律明文规定、职务或业务要求,以及由行为人先行行为导致的危险状态所产生的救助义务。例如,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救助义务、医生对病人的救治义务等。
见死不救与刑法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见死不救的行为都构成犯罪。只有当行为人负有特定义务,且有能力救助却故意不救助,导致严重后果时,才可能触犯刑法。例如,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无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将受到刑罚处罚。此外,在特定情境下,见死不救还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间接故意)或过失致人死亡罪等。
二、历史视角下的见死不救罪
古代律法中的见死不救罪
在中国古代,见死不救的行为往往被视为犯罪,并受到法律的惩罚。例如,秦律中就已有关于见死不救的处罚规定。到了唐朝,《唐律疏议》更是详细规定了“见火起不告救罪”和“邻里被强盗不救助罪”等罪名,对见死不救的行为予以严惩。这些规定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邻里互助、见义勇为的道德要求,并将其上升到了法律层面。
见死不救罪的历史演变
然而,随着历史的演变,见死不救罪在刑法中的地位和表现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到了近现代,随着刑法理论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见死不救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更多地依赖于行为人的特定义务和行为的后果。同时,随着人权观念的普及和法治社会的进步,对见死不救行为的法律评价也更加注重平衡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三、现代刑法对见死不救行为的规制
现代刑法中的见死不救规定
在现代刑法中,见死不救行为通常被视为一种特殊的不作为犯罪,其规制主要依赖于对行为人特定义务的认定。这种特定义务可能来源于法律明文规定、职务或业务要求、先行行为产生的救助义务等。当行为人负有这些义务时,其见死不救的行为就可能构成犯罪。例如,在战场上,指挥人员明知友邻部队处境危急请求救援,能救援而不救援,致使友邻部队遭受重大损失的,就可能构成拒不救援友邻部队罪。
现代刑法对见死不救行为的评价
现代刑法对见死不救行为的评价更加注重行为的后果和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只有当行为人明知他人处于危险之中,有能力救助而故意不救助,且这种不救助行为导致了严重后果时,才可能构成犯罪。这种评价方式既体现了刑法对公民个人自由的保护,也体现了刑法对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
四、总结
综上所述,见死不救罪并非一个独立的罪名,而是指一类因行为人负有特定义务而故意不履行救助义务所构成的犯罪。在古代律法中,见死不救行为
- 1、见死不救犯法吗
- 2、见死不救会构成犯罪吗?
- 3、见死不救有罪吗,如果有的话是什么罪
- 4、见死不救构成什么罪
见死不救罪什么时候入的刑法的相关问答
见死不救犯法吗 (一)
贡献者回答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犯罪理论,对于负有特定义务的人来说,如果能够履行却不履行义务,见死不救,即构成犯罪。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法律明文规定行为人有特定救助义务的人员。如果能够履行却不履行义务,见死不救,就有可能涉嫌故意杀人。二是在职务上或业务上有特定义务的人员。如果能够履行却不履行义务,见死不救,就有可能涉嫌故意杀人。三是因先行行为产生的特定义务人员。如汽车司机交通肇事后,有及时救助伤员的义务,如果肇事司机不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抢救而逃跑,致人死亡的,构成交通肇事罪,要加重处罚;如果肇事司机不但不救助,而是将伤员转移到偏僻地方,致人死亡的,则构成故意杀人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见死不救会构成犯罪吗? (二)
贡献者回答看见别人遭遇危险选择袖手旁观、见死不救,都应当受到舆论和良心的谴责。但是见死不救到底构不构成犯罪呢?
网友咨询:
见死不救会构成犯罪吗?
广东金桥百信(黄埔)律师事务所陈浩文律师解答:
一般“见死不救”只是道德谴责的对象,不属于刑法评价的范畴;但在特殊情况下,“见死不救”也会成为刑法评价的对象,“见死不救”者亦要承担刑事责任。
其中,特殊情况指的是,当“见死”者负有法律上防止他人死亡的义务时,有能力防止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却不采取措施防止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以至于他人死亡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其实质就是刑法理论上的不作为犯罪。
广东金桥百信(黄埔)律师事务所陈浩文律师解析:
不作为犯罪,是指行为人负有法定义务而拒绝履行,情节严重或情节恶劣的行为。因此,见死不救若构成犯罪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行为人负有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这包括: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救助义务);职务上或者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医生对病人的救助行为);由行为人先行的行为而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所产生的义务(把人撞伤了,就有把人送到医院救治的义务)等。
2、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性而未履行,但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具备履行该项义务的实际可能性,则不构成犯罪的不作为。
3、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的不作为行为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即不作为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条 【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陈浩文律师简介
在体制内历练过十八年,转行到律师行业,始终秉承着热诚专业负责的态度对待客户和工作。
见死不救有罪吗,如果有的话是什么罪 (三)
贡献者回答有,是有罪~~中国在08年还是06年,不记得了,刚颁布的一条法律,就是关于见死不救的~~~
如果因旁观者的见死不救,而导致当事人死亡的,那么,旁观者就构成了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是要承担责任的~~~当然,前提是能救而没救~~~~~因为在新颁布的这条法律中,公民有一条应当承担的义务,那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实行救助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公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没有尽这项义务,而导致当事人死亡的,就构成了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是要承担责任~~~
但如果像,大街上一个人被多人拿着刀砍~~~这事件就不一样了,因为事件是刑事犯罪,公民没有打击罪犯的义务,警察才有,这样的情况,普通公民没有义务去救助,而警察在这个时候才有打击罪犯的义务~~~如果警察没有挺身而出(哪怕是休假的警察),他一样要承担责任~~~~
见死不救构成什么罪 (四)
贡献者回答见死不救构成罪刑视情况而定,具体如下:
1、见死不救分为有作为义务和无作为义务两种类型。对于有作为义务的见死不救,那行为人是触犯刑法的,一般定性为故意杀人罪;
2、对于没有作为义务的见死不救,不构成犯罪;
3、如果死者与见死不救者有关系,此人就有义务对对方进行施救。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救导致死亡,见死不救者就会判故意杀人。
见死不救构成刑事犯罪的条件如下:
1、犯罪客体,即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2、犯罪主体,即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或单位;
3、犯罪客观方面,即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包括危害行为结果;
4、犯罪主观方面,即犯罪主体对自己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为: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本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本罪在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综上所述,对于没有作为义务的见死不救,不构成犯罪。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特征及其来源说明,仅仅是道义道德上的义务不能作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从上文,大家可以得知关于见死不救罪的一些信息,相信看完本文的你,已经知道怎么做了,维格律网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