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1年最新版劳动合同法全文,详解劳动用工规范!
- 2、合同法被民法典代替了吗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实施时间
- 4、如何理解合同法224条
- 5、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本文分为以下多个相关解答:
2021年最新版劳动合同法全文,详解劳动用工规范! (一)

贡献者回答2021年最新版劳动合同法核心内容及劳动用工规范详解:
一、总则
目的:规范劳动用工关系,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定义:劳动合同是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书面协议。原则:遵循自愿、平等、协商一致、诚实信用原则,不得违背法律、行政法规,不得损害劳动者权益。
二、招聘与用工
招聘方式:用人单位应公开、公平、择优招用劳动者,禁止歧视。劳动者权益保护:用人单位应履行劳动合同,不得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者义务:劳动者应具备职业素质,遵守劳动纪律,完成工作任务。
三、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
订立要求:劳动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载明关键信息如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等。生效条件:劳动合同经双方共同确认后生效。期限协商:劳动合同期限由双方协商确定,不得违法。派遣规定:派遣劳动者应签订书面合同,并向派遣地劳动行政部门备案。变更程序:劳动合同变更需书面形式,双方协商一致,并提前告知劳动者。解除规定:劳动合同解除应书面载明事由、日期、经济补偿等,且需依法进行,不得歧视或损害劳动者权益。
四、工时与休息休假
工时标准:每日工作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特殊情况需经批准。休息休假:用人单位应保障劳动者休息休假权利,包括带薪年休假。加班费支付:用人单位不得以其他方式规避支付加班费,否则需承担法律责任。
五、监管与服务
监管职责: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加强劳动用工监管和服务,保障双方合法权益。
请注意,仅为2021年最新版劳动合同法核心内容及劳动用工规范的简要概述,具体条款和细节请参考完整法律文本。在实际操作中,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合同法被民法典代替了吗 (二)
贡献者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重大变革。《民法典》整合了原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等九部单行法律,形成了统一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因此,《合同法》已被《民法典》所取代,不再作为独立的法律存在。《民法典》合同编继承了《合同法》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和完善,以适应新时代的民事法律关系需求。
合同的定义与成立:《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四条规定,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合同成立的要件包括要约和承诺,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合同的效力:《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此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合同的履行与违约责任:《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体例安排的变化:《合同法》采取总则、分则、附则的体例设置,总共23章;《民法典》合同编采取通则、典型合同、准合同的体例设置,总共29章。这一变化使得合同编的结构更加清晰,便于理解和适用。
合同保全的变化:《合同法》规定的合同保全即代位权和撤销权,共计三个条文,规定在“合同的履行”一章中;《民法典》合同编将合同保全独立成章,扩展到8个条文。这一变化强化了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增加了合同保全的可操作性。
典型合同的增加:《合同法》规定了15种有名合同;《民法典》合同编规定了19种有名合同,增加了保证合同、保理合同、物业服务合同、合伙合同。这一变化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丰富了合同类型,为各类民事活动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法律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四条
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有关该身份关系的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根据其性质参照适用本编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六十条
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实施时间 (三)
贡献者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于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于2021年1月1日起废止。
为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999年3月15日通过,于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共计第二十三章四百二十八条。
新合同法实施时间:
为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999年3月15日通过,于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共计第二十三章四百二十八条。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同时废止。
综上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于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于2021年1月1日起废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六十条
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如何理解合同法224条 (四)
贡献者回答法律分析:《合同法》(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相关内容由《民法典》规定)第二百二十四条
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可以将租赁物转租给第三人。承租人转租的,承租人与出租人之间的租赁合同继续有效,第三人对租赁物造成损失的,承租人应当赔偿损失。
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转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七百一十六条 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可以将租赁物转租给第三人。承租人转租的,承租人与出租人之间的租赁合同继续有效;第三人造成租赁物损失的,承租人应当赔偿损失。
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转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五)
贡献者回答法律主观:
合同甲乙双方由当事人自行确定。甲方一般是指提出目标的一方,在合同拟订过程中主要是提出要实现什么样目标,乙方一般是指完成目标,在合同中主要是提出如何保证实现,并根据完成情况获取收益的一方。根据2021年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四条规定,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有关该身份关系的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根据其性质参照适用本编规定。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四条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有关该身份关系的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根据其性质参照适用本编规定。
我们通过阅读,知道的越多,能解决的问题就会越多,对待世界的看法也随之改变。所以通过本文,维格律网相信大家的知识有所增进,明白了合同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