徇私舞弊罪与徇私枉法罪怎么来进行区分 (一)

优质回答徇私舞弊罪与徇私枉法罪是两种不同的罪名,它们共同点在于都是特殊主体下的行为,均侵犯了国家机关的正常运作。
首先,主体方面存在差异。徇私舞弊罪的主体限定为行政执法人员,这意味着其行为发生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而徇私枉法罪的主体则是司法工作人员,这表明其行为发生在司法程序中。
其次,在客观行为上,两者的具体表现亦有所不同。徇私舞弊主要表现为行政执法人员利用职权,对于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案件故意不予移交,这可能涉及到行政处罚与刑事追责之间的界限模糊。而徇私枉法则更多地体现在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违背事实和法律,错误地对案件进行追诉或裁判,如无罪判有罪或有罪判无罪等。
在侵犯的直接客体方面,两者也有所不同。徇私舞弊侵犯的是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活动,即行政系统的运作秩序和公信力。而徇私枉法则侵犯的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具体包括司法公正性和司法权威。
综上所述,尽管徇私舞弊与徇私枉法罪名都与特殊主体有关,并且都涉及到了国家机关的正常运作,但通过主体、行为方式以及侵犯的客体这三个方面,可以有效地将这两种罪名区分开来。
徇私枉法罪的构成条件有哪些徇私枉法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二)
优质回答法律主观:
徇私枉法罪 的构成要件有: 1.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2.该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 刑事诉讼 中徇私、徇情枉法的行为。所谓徇私、徇情枉法,是指出于个人目的,为了私利私情而故意歪曲事实,违背法律,作错误裁判。徇私徇情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对明知是无罪的人使他受追诉。 (二)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 (三)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 3.该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司法工作人员。主要是司法工作人员中从事侦查、检察、审判工作的人员。 4.该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该罪。犯罪的目的是放纵罪犯或者冤枉无罪的人,动机是徇私、徇情,其具体表现多种多样。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 立案 : 1、对明知是没有犯罪事实或者其他依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采取伪造、隐匿、毁灭 证据 或者其他隐瞒事实、违反法律的手段,以追究刑事责任为目的立案、侦查、起诉、审判的; 2、对明知是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人,采取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其他隐瞒事实、违反法律的手段,故意包庇使其不受立案、侦查、起诉、审判的; 3、采取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其他隐瞒事实、违反法律的手段,故意使罪重的人受较轻的追诉,或者使罪轻的人受较重的追诉的; 4、在立案后,采取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其他隐瞒事实、违反法律的手段,应当采取强制措施而不采取强制措施,或者虽然采取强制措施,但中断侦查或者超过法定期限不采取任何措施,实际放任不管,以及违法撤销、 变更强制措施 ,致使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实际脱离司法机关侦控的; 5、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出枉法判决、裁定,即有罪判无罪、无罪判有罪,或者重罪轻判、轻罪重判的; 6、其他徇私枉法应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法律客观:
《 刑法 》第三百九十九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 有期徒刑 或者 拘役 ;情节严重的,处五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有期徒刑。 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不依法采取 诉讼保全 措施、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或者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 强制执行 措施,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徇私的意思 (三)
优质回答关于“徇私的意思”如下:
“徇私”这个词语的含义通常是指为了私人的利益或偏见而做出不公正的决策或行为。
具体来说,“徇私”可以包括以下几种含义:
偏袒:指在处理事务或纠纷时,出于私情或偏见而做出不公正的判断或决策。这种行为往往会使某一方得到不应有的利益,而另一方则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例如,在司法审判中,如果法官徇私偏袒一方,就可能导致判决不公。
谋求私利:指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出不公正的行为。这种情况下,个人可能会利用自己的职务或权力来谋取私利,从而损害公共利益或他人的权益。例如,政府官员利用职权为自己或家人的利益谋取好处,就属于徇私的行为。
感情用事:指在决策或行为中,出于个人情感或偏见而忽视公正和客观的原则。这种情况下,个人可能会因为与某人关系密切或对某人有好感而做出不公正的决策或行为。例如,在招聘中,招聘官因为喜欢某人的性格而给予不应有的优待,就属于感情用事的表现。
“徇私”这个词通常与社会公正、公平和道德伦理等价值观相关联。在很多情况下,“徇私”不仅违背了这些价值观,而且可能导致一系列负面后果。
比如,如果司法审判中法官徇私,可能会导致判决不公,从而引发社会不满和矛盾;如果政府官员徇私,可能会引发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和不满。因此,“徇私”是一种需要我们警惕和反对的行为。
总之,“徇私”通常是不公正、不客观、不公平的代名词。在任何领域中,徇私的行为都会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权益,因此应该坚决反对和打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公正和客观的态度,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以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什么是徇私枉法罪如何处罚 (四)
优质回答徇私枉法罪,包括对无辜者予以追求,对罪犯掩盖真相或在审判过程中违背事实与法律进行错误判决等情况。
该罪名的惩治措施如下:
对于有上述行为的司法工作人员,将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若情节严重,则要被判处五至十年牢狱之灾;
倘若表现特别恶劣,更会受到十年甚至的刑罚。
【法律依据】《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情节严重的,处五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有期徒刑。
虽然我们无法避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但是我们可以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难题,积极寻找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维格律网希望徇私舞弊罪与徇私枉法罪怎么来进行区分,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