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淘宝假冒商品定义是啥
- 2、仿冒行为与假冒行为、冒牌商品行为有什么区别
- 3、假冒品牌处罚标准
- 4、假冒商品的认定标准
- 5、假冒与仿冒的区别
本文提供了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淘宝假冒商品定义是啥 (一)

答淘宝假冒商品指的是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未经注册商标权人许可,在相同商品上使用相同的商标的商品。假冒产品是指使用不真实的厂名、厂址、商标、产品名称、产品标识等从而使客户,消费者误以为该产品就是正版的产品。
一、淘宝假冒商品定义是啥: 淘宝假冒商品指的是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未经注册商标权人许可,在相同商品上使用相同的商标的商品。
假冒产品是指使用不真实的厂名、厂址、商标、产品名称、产品标识等从而使客户,消费者误以为该产品就是正版的产品。 二、淘宝假冒商品被下架后还可架吗?
这个是要视情况而定的。
在淘宝商品涉嫌劣质商品被下架的情况下,商家可以去和平台申诉,提交你自己个人商品检测报告来确认当前的商品并非是假冒伪劣商品,或者是不合格的产品,在你提交质检报告后。
能够确认当前你自己个人商品的质量没有任何问题,那么这个时候申诉成功就可以重新进行上架了。
三、有哪些下架原因
1、违禁品
如果说淘宝检测到你店铺中的产品属于违禁品,那么淘宝后台就会直接下架你店铺中的违禁宝贝。
2、价格失衡
淘宝宝贝可能被下架的原因是由于你的产品价格不符合常规,或者是你的产品价格出现过大的波动,都会导致系统对你的产品价格进行检测。
如果说淘宝认定你的产品价格出现了问题,就会下架你淘宝店铺中的商品。
3、涉嫌盗版
如果说系统检测到您的宝贝涉嫌盗版了一些正品的品牌或者是淘宝标题等等之类,也会对你的产品进行监管,把你店铺中的宝贝进行下架。
4、质量问题
产品如果质量方面存在问题,被淘宝后台检测出来之后,产品也会直接被淘宝官方下架。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的话,我们的商品如果没有问题,那么就依然是等待两个工作日,等待人工停止审核。
如果说我们的店铺中的商品涉及到一些已经被媒体曝光过的劣质产品、或者是被海关没收的商品,那么我们的店铺最好自己把这些宝贝进行删除,这才是对我们店铺最有利的做法。
5、涉嫌假货
如果说淘宝系统检测到你的店铺售卖的商品是假货,那么它也会自动对你的商品进行监管,下架店铺中的商品。
仿冒行为与假冒行为、冒牌商品行为有什么区别 (二)
答仿冒是指生产者或经营者为了争夺竞争优势,在自己的商品或者营业标志上不正当地使用他人的标志,使自己的商品或者营业与他人经营的商品、营业相混淆,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假冒,指以假充真;冒用 其它 商品牌名;冒牌即冒充名牌。那么这三者有什么区别呢下面由我为你详细介绍相关的 法律知识 。
仿冒行为与假冒行为、冒牌商品行为的区别
1.侵犯的客体不同。
仿冒行为侵犯的是市场竞争秩序;假冒侵犯的是商标管理秩序;冒牌商品行为侵犯的是市场交易秩序。
2.违法对象不同。
违法对象是违法客体的物质承担者,违法客体是违法对象所体现的社会关系。仿冒行为的违法对象是知名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假冒行为的违法对象是他人的“ 注册商标 ”;冒牌商品行为的违法对象是他人的产品的“产地”、“厂名”代号。
3.客观表现不同。
仿冒行为客观上表现为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擅自将知名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作相同或近似使用;假冒行为客观上表现为违法商标管理法规,假冒或者伪造、销售他人注册商标;冒牌商品行为客观上表现为违反产品质量法,制售假冒他人产品的产地、厂名或代号。
4.危害结果不同。
仿冒行为造成和他人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具有为损害竞争对手之目的;假冒行为是构成对商品标志、记号(文字、图形)的误认,对同类商品无法区别,具有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之目的;冒牌商品行为是造成对商品生产者、生产基地来源发生误认,具有具有侵犯他人名称权和商品产誉之目的。
仿冒行为的特征
第一,仿冒行为是扰乱我国经济秩序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是违法行为的最本质的特征。仿冒行为之所以被规定为违法行为,从本质上说就是因为它具有社会危害性。其社会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违背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市场交易规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
3.损害竞争对手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仿冒行为是违反法律的行为,具有行政违法性。经营者在商品经济活动中违背商业道德乃至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是千变万化、形形色色的,这是由商品经济的属性所决定的。有选择地把仿冒行为作为违法行为予以规制,就使仿冒行为不仅具有社会危害性的特征,并且具有行政违法性的特征。
第三,仿冒行为是应受到行政处罚的行为,具有应受行政处罚的惩罚性。任何违法行为,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受到相应的法律处罚。仿冒行为属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行为,也应承担行政处罚的法律后果。
违法行为的惩罚性特征与行政处罚的具体适用是两个内涵与外延不同的法律概念。前者是区分“合法”与“违法”的界限,后者是对违法行为的实施行政处罚的具体适用。
相关阅读:
不正当利益的表现形式
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谋取不正当利益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1.第一种情况是谋取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规定的利益。违反法律,是指违反全国人大会颁布的法律。
法规,是指违反行政法规,国务院颁布的法规、条例、规定,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会制定的各种地方性法规,但如果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国务院制定、颁布的法规有冲突,则不应作为认定“不正当利益”的依据。
“国家政策”是指党和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 措施 。“国务院各部门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委所制定颁布的各种规范性文件。
2.第二种情况是要求国家工作人员或有关单位提供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规定的帮助或者方便条件。
这里有一种情况就是行为人通过行贿手段所要获取的利益可能并不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的规定,但其要求国家工作人员或者有关单位为其获得利益所提供的帮助和方便条件却违反了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的规定,也就是说国家工作人员或有关单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为其提供了帮助和方便条件,使其获得利益。
假冒品牌处罚标准 (三)
答法律分析:(一)、假冒产品不是法律术语,假冒产品在法律上包括“三无”产品、不合格产品以及商标侵权产品等。
(二)、对于销售《产品质量法》规定的“三无”产品、不合格产品等,按照《产品质量法》的规定进行处罚;
(三)、对于销售商标侵权产品,按照《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进行处罚。
(四)、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构成犯罪的,依据《刑法》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 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产品,下同)货值金额等值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 在产品中掺杂、假冒,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三条 伪造假冒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假冒商品的认定标准 (四)
答法律分析: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定义,假冒产品是指使用不真实的厂名、厂址、商标、产品名称、产品标识等从而使客户,消费者误以为该产品就是正版的产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第五条 禁止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禁止伪造产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禁止在生产、销售的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第十三条 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工业产品,必须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未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必须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第二十六条 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产品质量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符合该标准;(二)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但是,对产品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作出说明的除外;(三)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
第二十七条 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并符合下列要求:(一)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二)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三)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产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称和含量的,用中文相应予以标明;需要事先让消费者知晓的,应当在外包装上标明,或者预先向消费者提供有关资料;(四)限期使用的产品,应当在显著位置清晰地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五)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裸装的食品和其他根据产品的特点难以附加标识的裸装产品,可以不附加产品标识。
假冒与仿冒的区别 (五)
答假冒与仿冒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法律定义、行为性质和消费者的认知。
在法律定义上,假冒通常指的是未经授权而故意使用他人的商标、品牌名称、专利或其他知识产权,以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误以为该产品或服务来源于正品。这是一种明确的侵权行为,违反了商标法、专利法等相关法律。而仿冒则是指模仿正品的设计、外观、包装等,但并未直接使用他人的知识产权,也未明确声称自己是正品。仿冒产品可能在某些方面与正品相似,但往往质量较差,存在安全隐患。
在行为性质上,假冒行为是一种明确的欺诈行为,其目的在于利用消费者的认知误区,获取不正当的利益。而仿冒行为虽然也涉及侵权,但其主要目的往往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获取市场份额,而不是直接欺诈消费者。
从消费者的认知角度来看,假冒产品往往能够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误以为是正品而购买。消费者在购买后往往会发现产品的品质与正品相差甚远,甚至可能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而仿冒产品虽然可能在外观上与正品相似,但消费者通常能够识别出其与正品的差异,并据此做出购买决策。
综上所述,假冒与仿冒虽然都是侵权行为,但它们在法律定义、行为性质和消费者认知上存在明显的区别。对于消费者来说,了解这两者的区别有助于更好地识别和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对于企业和政府来说,明确假冒与仿冒的区别也有助于更有效地打击侵权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相信关于什么叫假冒伪劣产品的知识,你都汲取了不少,也知道在面临类似问题时,应该怎么做。如果还想了解其他信息,欢迎点击维格律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