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肠胃炎食物中毒

细菌性肠胃炎食物中毒

### 细菌性肠胃炎食物中毒

细菌性肠胃炎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由于细菌繁殖加快,食物更容易被污染,导致食用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一、细菌性肠胃炎食物中毒概述

细菌性肠胃炎食物中毒是指由于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时可能伴有脱水、酸中毒、休克等表现。该病多见于夏秋季节,气温高、湿度大,细菌易在食物中生长繁殖。

二、常见致病菌及传播途径

(一)常见致病菌

1.:沙门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广泛存在于家畜、家禽、鱼类等动物的肠道中。人食用被沙门菌污染的食物后,会出现严重的肠胃炎症状。沙门菌食物中毒的潜伏期通常为4~24小时。

2.:副溶血性弧菌主要存在于海产品中,如鱼、虾、蟹、贝等。人食用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海产品后,会出现急性胃肠炎症状。该菌的潜伏期通常为6~12小时。

3.:变形杆菌广泛存在于水、土壤、腐败的有机物及人和家禽、家畜的肠道中。变形杆菌在食物中能产生肠毒素,引起过敏反应。其食物中毒的潜伏期通常为5~18小时。

4.: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广泛存在于人体皮肤、上呼吸道、甲沟等部位。葡萄球菌在乳类、肉类食物中极易繁殖,并产生耐热性很强的肠毒素。食用被葡萄球菌污染的食物后,会出现急性胃肠炎症状。

(二)传播途径

细菌性肠胃炎食物中毒的传播途径主要为食源性传播。人食用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后,细菌在胃肠道内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导致急性胃肠炎症状。此外,食物在加工、储存、运输等过程中也可能受到细菌的污染。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

细菌性肠胃炎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以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患者初为腹部不适,随之出现上腹部疼痛或腹部阵发性绞痛,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胆汁。腹泻轻重不一,大便次数为每日数次至数十次,呈黄色稀便、水样便或黏液便,亦可呈脓血便或血水便。体检时可有上、中腹轻压痛,肠鸣音亢进等。

诊断细菌性肠胃炎食物中毒时,应根据患者的进食史、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对有进食可疑食物史、短期内出现急性胃肠炎症状的患者,应高度怀疑食物中毒。取患者吐泻物及可疑的残存食物进行细菌培养,重症患者血培养,留取早期及病后二周的双份血清与培养分离所得可疑细菌进行血清凝集试验,双份血清凝集效价递增者有诊断价值。

四、治疗及预防措施

(一)治疗

细菌性肠胃炎食物中毒的治疗应以对症治疗为主。患者应适当休息,吐泻症状严重的患者应暂时禁食,待症状好转后,可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腹痛、呕吐症状严重者,可用山莨菪碱、阿托品等药物进行止痛、止吐治疗。脱水症状者可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有高热及明显中毒症状者,可在静脉补液中加入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药物进行降温和减轻中毒症状。

(二)预防措施

预防细菌性肠胃炎食物中毒的关键在于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采购食物时应选择新鲜、无变质的食物

人天天都会学到一点东西,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从上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细菌性食物中毒有哪些。如需更深入了解,可以看看维格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