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中国有卫生引发的健康问题的新闻,新闻要具体 (一)

举例中国有卫生引发的健康问题的新闻,新闻要具体

贡献者回答毒疫苗事件:

济南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环境侦查支队公布消息,他们查获了大量非法经营的人用疫苗,涉及国内24省市,300多人涉案,其中包括疾控部门的工作人员,涉案金额5.7亿多元。

根据线索和前期侦查,2015年4月28号,济南市公安局食药环犯罪侦查支队联合食药监局工作人员查处了位于济南天桥区的一废弃厂房内一处仓库。记者在现场看到,平时接种疫苗时,工作人员都是从冰箱中取出疫苗被直接堆放在地上,并没有冷藏储存。

随后,民警将非法经营疫苗的庞某和孙某抓获。经核实,嫌疑人庞某和孙某为母女,两人在没有获取任何药品经营许可的情况下非法经营第二类疫苗。济南市公安局食药环犯罪侦查支队二大队大队长丛林介绍,现场查获20多种疫苗,有包括狂犬,乙肝,流感疫苗等。根据规定,疫苗从生产,到流通,再到最后的注射过程中,必须都是2到8度低温冷链进行储藏。用温度计一测,现场查获的这个窝点温度已经达到了14度。

经查,嫌疑人庞某原为山东菏泽市一家医院药剂师,离职后因为非法从事疫苗药品经营活动,于2009年被菏泽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缓期五年执行。判决后,庞某到济南继续从事疫苗药品非法经营活动,而且更加疯狂。庞某的女儿孙某也于2011年初参与到母亲的疫苗药品非法经营中。通过梳理两人的账本以及物流单据,2011年以来,母女两人向全国20多个省市的非法经营者以及疾控部门的工作人员销售疫苗。

济南市公安局食药环犯罪侦查支队二大队教导员周传海介绍,嫌疑人利用网络聊天工具,在多个群内发布、获取相关疫苗的购销信息以及利用每年国家举办的药品交易会上认识的从事疫苗经营业务员,购入25种不同品种的人用二类疫苗。再加价销给国内24个省市的300多名疫苗非法经营人员,甚至是部分疾控部门工作人员。

不仅如此,母女两人为降低进货成本,还会购买临近保质期限的疫苗。

目前,各地公安机关先后在24个省市立案并打击处理了300多名上、下线非法经营人员,累计涉案价值5.7亿元多。

十大谣言新闻盘点 这些事件不能信 (二)

贡献者回答每个月都会有那么几条热门新闻,但是有的新闻是假的,下面跟来看看3月十大假新闻。

1、一女网民传播疫苗谣言被处罚

传闻:

3月山东疫苗事件在朋友圈刷了屏,各种谣言随即趁虚而入,3月23日福建莆田市一女网民在微博发布疫苗谣言称“昨日埭头2月大婴儿注射疫苗身亡事件始末 太可怜了宝宝才来到这世上仅仅两个月就被毒疫苗剥夺了生命,希望这样可怕的事情不再发生!……”该言论造成恶劣影响。

真相:

3月24日,莆田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官方微博“莆田网警巡查执法”发布情况通报称,该事件实为3月18日在莆田市秀屿区发生,而非网传“昨日”发生,且经市相关权威部门认定,孩子死亡与疫苗没有直接联系。经民警教育训诫,发布谣言的女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删除谣传文章并发表了澄清声明。

2、有人因吃大盘鸡感染禽流感死亡谣言卷土重来

传闻:

真相:

这类谣言隔段时间就变换地点等要素卷土重来,陕西、安徽、河南等地都曾“榜上有名”。多地政府、警方已经对各地感染病毒死亡的消息辟谣,多名造谣者也受到了拘留等处罚。而至于SB250病毒,早在去年就已经被多地疾控部门,卫生计生部门辟谣称并没有此种病毒。

3、上海精子库辟谣:“二孩”后库存还有,优质精液库存变少

传闻:

近一段时间,一则“精子库精源短缺”的消息在网上疯传。消息称:“紧急紧上海精子库库存告现紧急招募捐精者,凡是符合要求的捐精者都可获补助换购iPhone6S!”,甚至有消息说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让本已货源紧缺的精子库更是达到了无货可用的程度。

真相:

3月28日,上海人类精子库相关负责人陈向锋紧急辟谣,精子库一直供不应求,但远远没有到用光的地步。为了鼓励更多的人加入捐精的队伍,两三年前全国精子库都提高了奖励额度,目前,在上海捐精 最高 有6000元的补贴。遗憾的是,捐精者体检合格率在下降,四分之三的人在体检中被淘汰。

4、 大妈被嘲讽“碰瓷玩具车”:真骨折没碰瓷

传闻:

3月23日,网络上一段时长为17秒的以“大妈碰瓷玩具车”为题目的视频被大量转发。视频中一位大妈坐在地上,手扶着旁边的玩具车,旁边的人议论纷纷。一些网民戏称,“碰瓷碰出新高度”、“女司机无证驾驶负全责”等等。被撞倒的老人成为舆论焦点。

真相:

这段视频拍摄于3月21日重庆巫山县中心市场。23日,一位自称是巫山台记者的“carilillil”网民在微博上称老人并非碰瓷:“发生碰撞后,小女孩家人及时将受伤老人送医院检查。经检查,老人小臂桡骨骨折,先正在医院救治。”25日,央视也报道了此事件,对当事人双方家属进行了采访,老人确因玩具车摔倒导致桡骨中上段粉碎性骨折。发布这段引发争议的视频的网民已经在网上道歉。

5、“抢孩子”谣言频发 多名造谣者被处罚

网警辟谣的微博

传闻:

真相:

上述地区的谣言,各地民警均已证实为虚假言论,造谣者不同程度的均受到了处罚。记者搜索发现,类似涉及孩子的谣言,年年都有,并且全国多地均有改编和转发。希望每一位家长都多一份理智,不要被这些字眼刺激,成为谣言的传播者。

6、多地充气蹦床爆炸谣言!

传闻:

真相:

经山东菏泽市公安机关核实调查,菏泽巨野未发生此类事件,巨野辖区内也没有所谓的“罗庄双月湖”,该消息为谣言。散布该谣言的网民付某某被巨野公安局依法行政拘留7日。记者通过搜索发现,“充气城堡”事件最早发生在山东临沂。该事件随后被改编成多个版本在网上传播。

7、闻香皂会晕倒前几年的谣言又来了!

传闻:

“紧急通知,大家一定要转告。有几个人拿着香皂到家里推销,说你闻着香皂,可香了,等你一闻,一两分钟时间就晕过去了,他就把家里值钱的东西拿走了,大家一定要转发到群里……”近日江苏淮安市的一些小区流传着这样一则消息,引起了关注。

真相:

当地警方表示,并未接到此类报案。记者搜索发现这条“通知”从开始就以各种版本出现在全国不同的城市,除了地点和受害人偶有改动外,内容几乎并无二致。而类似的信息在外地出现后,各地警方也都曾辟谣,然而该信息还是四处被转发。

8、北京人力社保局:“交5万社保领养老金”是谣言!

传闻:

网上流传着一则北京社保政策称,“现在每人交5万元,此后每个月可以领取1200元养老金,而且是无限期领取这笔钱,这个社保业务是联网的,全国都可以查得到缴存社保的记录”。

真相:

对于传言“交5万社保就能领取养老金”,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给予否认。该局咨询热线12333答复称,没有工作的北京城市市民可以按照相关规定补交社保,社保累计达到一定的年限后,即可按照相关规定领取养老金。

9、河北有统一规划“北三县”考虑,辟谣京津冀共管

传闻:

一则“北京河北共管燕郊大厂香河”的消息称,廊坊将对下辖的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以下简称为“北三县”)三地的 房地产 市场进行调控,此外,三地的用地规划、人口总量指标以及建筑规划都归属北京通州区政府和河北廊坊市政府共同管理,而三地的公务员人事任命、行政级别等完全归属河北省政府管理。

真相:

廊坊市政府部门相关人士称,这则“京冀共管河北三地”的消息,不是官方消息,目前没有与北京共管的政策出台,该消息不实。但同时也指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三河、香河、大厂在内的廊坊“北三县”有统一规划的考虑,称“怎么管、怎么做,还没有最后敲定,现在有个初步想法,但也要走官方的渠道。”

10. 南昌交通事故让“全国各地孩子”背黑锅

传闻:

真相:

3月10日,深圳网警辟谣称,这是一则虚假消息,该视频实际为今年1月份发生在江西南昌的一起交通事故,并非在深圳龙华。早在1月12日,“南昌发布”微博就对这起事故进行过通报,称交通事故造成12人受伤,但并没有人员死亡。

黄热减毒活疫苗黄热病疫苗接种后的不良事件 (三)

贡献者回答黄热病疫苗,特别是17D疫苗,其轻度不良反应在大规模免疫接种中较为常见。据统计,3亿多人接种后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通常在接种后5至7天出现轻度局部反应,如头痛、发热等。虽然这些反应在先前接种者中较少见,但缺乏有效对照使得数据解读存在局限。婴儿的反应原性与成人相似,甚至可能较低,早期研究支持这一观点。日常监测显示,部分接种者会发生头痛(10%)和各种类型的反应(30%)。

然而,17D疫苗接种后偶尔会发生罕见的严重不良事件,即脑炎,主要见于婴儿,尤其是4个月以下的婴儿。在大规模接种运动中,对脑炎风险的进一步研究是必要的。巴西最近报告的两例黄热病疫苗接种后死亡事件,其具体原因尚待调查,且未发现疫苗毒力遗传突变。

黄热病疫苗包含的卵蛋白可能导致直接过敏反应,如过敏症。在一项皮内试验中,242名有过敏史的受试者中有3.7%的人出现过敏反应。对于有过敏史或对其他疫苗成分过敏的人,使用17D疫苗前应谨慎,过敏反应发生率估计为每百万份疫苗5至20例。

对于HIV感染者,无症状的HIV感染并不被视为接种的禁忌,但需要评估个体的免疫状态和接触风险。孕妇接种黄热病疫苗通常被禁止,除非疾病风险远大于疫苗可能带来的影响。同时,黄热病疫苗可以与脊髓灰质炎、麻疹、卡介苗、百白破、甲肝和乙肝疫苗等其他疫苗同时接种,但需注意使用不同的注射器以避免疫苗相互影响。

总的来说,黄热病疫苗接种后不良事件的风险和注意事项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来评估和管理。

从不同角度看毒疫苗事件 (四)

贡献者回答“疫苗事件”再次挑战了公众对于社会公共安全的信任感,我们不禁要问,到底还有什么东西是能让大家真正放心的。婴幼儿疫苗这样本该由国家完全掌控的基础卫生领域,竟然也会被个别利欲熏心的染指。对于这样的事件,我们在感到痛心之余,还需冷静下来了解一下种疫苗的相关知识,并照目前公布的采购疫苗下线人员以及省市信息进行自查,除此之外,只能静待有关部门调查的结果。

疫苗为什么需要冷链运输?

由于疫苗对温度敏感,从疫苗制造的部门到疫苗使用的现场之间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因温度过高而失效。为了保证计划免疫所应用的疫苗从生产、贮存、运输、分发到使用的整个过程有妥善的冷藏设备,使疫苗始终置于规定的保冷状态之下,保证疫苗的合理效价不受损害,我国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建立了冷链合作项目。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所有的县(区)已基本完成了冷链装备。冷链的配套设备包括贮存疫苗的低温冷库、冰徘速冻器、普通冷库、运送疫苗专用冷藏车、疫苗运输车、冰箱、冷藏箱、冷藏背包以及计算机和零配件等。

未冷链运输的疫苗会怎么样?

接种未按规定进行规范冷链存储、运输的疫苗可能产生的影响包括:接种的疫苗无法产生保护效果,即接种无效;疫苗长时间处于非规范冷链存储和运输可能导致成分发生变化,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机率可能会增加。目前常用疫苗中,脊灰减活疫苗对温度是最为敏感的,其中糖丸疫苗在37℃下放置1天效价就会出现明显降低,5天降低为0。即使是对温度相对不敏感的疫苗,在室温下长时间放置同样无法保证活性。

超温或过期疫苗对人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全球最大的人用疫苗研发生产企业赛诺菲巴斯德高级医学总监舒俭德博士和解释,从学术角度讲,没有数据显示过期疫苗或冷链断裂疫苗的安全性问题,因为没有任何临床试验是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开展的。但从理论上讲,过期或高温造成疫苗中蛋白质变性,会有一定影响。

从上文,大家可以得知关于毒疫苗事件的一些信息,相信看完本文的你,已经知道怎么做了,维格律网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