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非法集资、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区别是什么
- 2、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和集资诈骗区别
- 3、诈骗罪和非法集资罪的区别是什么,两者有哪些区别?
- 4、一般诈骗罪与非法集资有什么区别
本文分为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非法集资、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区别是什么 (一)

答强烈谴责百度百科,把集资诈骗和非法集资等同了(谁能去把这条给修正了)。我国刑法是没有“非法集资罪”这种罪名的。非法集资只是一种行为(或者说是一种类型的犯罪),非法集资行为+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后果=相应的罪名。如楼上所引的百度百科中,应该是这样的: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
网友认为:
第一百九十九条【部分金融诈骗罪的死刑规定】犯本节第一百九十二条(集资诈骗罪)规定之罪,数额特别巨大并且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这是原刑法规定的。
刑法修正案九(2015年11月1日施行):十二、删去刑法第一百九十九条。
就是说在司法实践中,这两个罪名构成要素,主要得证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如果不是则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的话就是集资诈骗,是这样理解吗?
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和集资诈骗区别 (二)
答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和集资诈骗区别如下:
1、犯罪的目的不同:
(1)集资诈骗罪的犯罪目的是非法占有所募集的资金;
(2)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目的则是企图通过吸收公众存款的方式,进行赢利,在主观上并不具有非法占有公众存款的目的。这是两罪最本质的区别。
2、犯罪行为的具体实施方法不同:
(1)集资诈骗罪的行为人必须使用诈骗的方法;
(2)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则不以行为人是否使用了诈骗方法作为构成犯罪的要件之一。
3、侵犯的客体不同:
(1)集资诈骗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了国家的金融秩序,而且侵犯了出资人的财产所有权;
(2)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侵犯的是单一客体,即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在有些情况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人由于经营不善造成亏损,无法兑现其在吸收公众存款时的承诺,甚至给投资人、存款人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但是,这种损失与行为人目的就是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不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一百九十二条
【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虽然集资诈骗罪和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是有差别的,但这两种犯罪行为本质上都属于非法集资。在集资诈骗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目的是为了非法占有受害人的财产,而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嫌疑人不一定是为了非法占有受害人的钱财。
诈骗罪和非法集资罪的区别是什么,两者有哪些区别? (三)
答在现实生活中诈骗的行为是非常多的,而诈骗是属于违法犯罪的行为,依据刑法的规定,诈骗的数额达到较大的,就会构成诈骗罪要承担刑事责任,那么诈骗罪和非法集资罪的区别是什么,两者有哪些区别?
网友咨询:
诈骗罪和非法集资罪的区别是什么,两者有哪些区别?
北京方谨律师事务所韩祥国律师解答:
诈骗罪和非法集资罪的区别为:
1、犯罪的对象不同。集资诈骗罪的对象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用以集资获利的资金,包括金钱与财物。
诈骗罪的对象则是特定的,即行为人是针对某一特定的人或单位去实施诈骗行为并获取其钱财。
2、客观行为的表现形式不同。诈骗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直接使被骗人交付财物的行为,被骗人交付财物既可以是为了投资营利,亦可以是购买某物。
集资诈骗罪行为是被包容的法条属特别法条,因此,对以诈骗方法骗取集资的,应当以集资诈骗罪定罪量刑。
《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北京方谨律师事务所韩祥国律师解析:
非法集资需满足四个条件:
(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四)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公司人员大肆宣传公司效益好、资金雄厚,打着公司生产经营好的幌子,以其企业周转资金为由,以高息回报为诱饵,诱骗公众将大量款项借于自己,隐瞒无力到期还借款的事实,在明知自己没有能力还借款的情况下,采取用后笔借款支付前笔借款高额利息的手段,虚构借款用途,骗取公众借款,其行为符合集资诈骗的构成,应当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
韩祥国律师执业期间,指导并办理了各种法律实务等复杂疑难案件,常年服务 于金融、互联网、石油等领域。精通公司法、 合同法、外商投资企业法、民商法、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的法律实务。
一般诈骗罪与非法集资有什么区别 (四)
答一般诈骗罪与非法集资罪的主要区别是:
1、犯罪的对象不同。集资诈骗罪的对象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用以集资获利的资金,包括金钱与财物;但后罪即诈骗罪的对象则是特定的,即行为人是针对某一特定的人或单位去实施诈骗行为并获取其钱财。
2、客观行为的表现形式不同。诈骗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直接使被骗人交付财物的行为,被骗人交付财物既可以是为了投资营利,亦可以是购买某物。集资诈骗罪与诈骗罪而言,集资诈骗罪行为是被包容的法条属特别法条,因此,对以诈骗方法骗取集资的,应当以集资诈骗罪定罪科刑。
根据《刑法典》第二百六十六条、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集资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对非法集资罪集资诈骗有所了解,并知道如何处理它了。如果之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妨试试维格律网推荐的方法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