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年前偷税漏税还追究责任吗
- 2、偷税漏税怎么认定
- 3、逃税算违法犯罪吗
- 4、偷税漏税要坐几年监狱?
本文提供以下多个参考答案,希望解决了你的疑问:
10年前偷税漏税还追究责任吗 (一)

答不追究。不管偷税漏税是否构成刑事犯罪,即使是一般的违法行为也是有追诉时效的,如果10年以后当事人仍然以各种违法的方式偷税漏税,在税务机关调查的过程中,针对之前的偷税漏税数额也会一并追究的。
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对于纳税人偷税漏税的违法行为,在五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逃税罪的刑事追诉期限是十年,未超过十年追诉期限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五倍以下的罚款。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的,构成逃税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纳税人犯逃税罪,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的除外。
法律依据:
《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八十六条,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在五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二十九条 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六十三条 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八十七条 【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第八十八条 【追诉期限的延长】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第八十九条 【追诉期限的计算与中断】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偷税漏税怎么认定 (二)
答偷税漏税的认定主要基于以下几个要素:
1. 主体要件:本罪的行为主体为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其他主体不构成此罪。
2. 主观要件:行为主体在主观上必须存在故意,过失不构成此罪。偷税是指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用欺骗、隐瞒等手段逃避纳税的行为。
3. 客体要件:行为侵犯了税收征收管理秩序和国家税收利益。
4. 客观要件:纳税人通过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且税款数额较大。偷税漏税的数额和比例是认定的重要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的行为构成犯罪。税务机关会根据纳税人的行为、提供的证据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认定。对于偷税漏税行为,税务机关可以追缴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偷税漏税是违反税法的违法行为,具体包括:
1. 偷税:指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2. 漏税:指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的行为。
偷税漏税的法律责任包括:
1. 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五倍以下的罚款。
2.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 税务机关对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追征其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或者所骗取的税款,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偷税漏税的判刑如下:
1. 偷税漏税的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10%的,构成逃税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 偷税漏税的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30%的,则应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自然人偷税并处罚金:
1. 针对偷税犯罪行为的贪利性特征,对自然人犯罪主体在各层次量刑幅度内,除规定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自由刑外,一律规定了“并处偷税数额五倍以下的罚金”。
2. 其立法精神是,主刑和附加刑必须同时判处,不具有选择性,以防止偷税人在经济上占便宜。
偷税漏税立案标准如下:
1.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不补缴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者不接受行政处罚的。
2. 纳税人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的。
3. 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在五万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逃税罪】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的除外。
逃税算违法犯罪吗 (三)
答逃税算违法犯罪。具体来说:定义:逃税,即偷税漏税,被视为违法犯罪行为。法律后果:根据法律规定,纳税人若采取欺骗、隐瞒等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不申报,导致应缴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将会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附加罚款。如逃税数额巨大,达到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将被处以三年至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样附加罚款。扣缴义务人责任:对于扣缴义务人,若采取上述手段未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者,也将受到与纳税人相同的处罚。特殊情况:若纳税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能够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并且已受过行政处罚,一般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但需注意,若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已受过刑事处罚或被税务机关给予两次行政处罚,则不受此条款保护,仍可能面临刑事追责。
偷税漏税要坐几年监狱? (四)
答3年,犯罪情节严重,造成巨大损失的,可处以3年到7年以下有期徒刑。偷税漏税被判入狱的刑期根据偷税的具体金额来判定,金额越大入狱时间越长,并且还需要缴纳一定的滞纳金。 一、偷税漏税要坐几年监狱
需要入狱三年,偷税漏税数额巨大的,可入狱三到7年不等。具体的量刑标准是:
1、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的,处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
2、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单位犯罪 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4、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5、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曾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的除外。
6、税务、海关、银行和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本罪犯罪人相勾结,构成本罪共犯的,应当从重处罚。
7、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曾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的除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偷税漏税认定标准
1、认定逃税罪,要注意准确认定其客观方面,即逃税行为的认定。
(1)、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对这一类行为比较好理解,与刑法条文修改前的偷税具体手段无大的区别,常见的如:设立虚假的账簿、记账凭证;对账簿、记账凭证进行涂改等;未经税务主管机关批准而擅自将正在使用中或尚未过期的账簿、记账凭证销毁处理等;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
(2)、不申报。是指不向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的行为。这也是纳税人逃避纳税义务的一种常用手法,情况要比前一类复杂一些。主要表现为已经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法人实体不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登记,或者已经办理纳税登记的法人实体有经营活动,却不向税务机关申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的行为等。
2、认定逃税罪,需要注意逃税罪的初犯只要满足法定条件,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对逃避缴纳税款达到规定的数额、比例标准,已经构成犯罪的初犯,满足以下三个先决条件可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1)、在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
(2)、缴纳滞纳金。
(3)、已受到税务机关行政处罚。修正案规定,对逃税罪的初犯在补缴税款和滞纳金后,还应当由税务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才不追究刑事责任。
偷税漏税属于违法犯罪行为,直接责任人需要承担法律后果,根据偷税漏税的数额来确定判刑的期限,达到纳税额的百分之十,即可构成判刑的基准,企业在日常经营时应当及时缴纳税款,避免偷税漏税行为,否则会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人天天都会学到一点东西,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从上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偷税漏税属于哪种违法行为。如需更深入了解,可以看看维格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