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什么是包庇罪,刑法对包庇罪是如何处罚的?
- 2、窝藏、包庇罪的名词解释
- 3、刑法学名词解释窝藏包庇罪
- 4、刑法窝藏包庇罪怎么判
本文提供了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什么是包庇罪,刑法对包庇罪是如何处罚的? (一)

答窝藏、包庇罪,指的是对于明知是犯罪的人,为其提供隐蔽场所、财物其逃避追捕或者伪造证明为其掩饰罪行的行为。这一罪名是选择性的,具体分为窝藏罪和包庇罪两部分。
刑法对包庇罪的惩罚规定如下:犯罪者将面临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若情节严重,将被处以三年至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情节严重的具体表现包括:窝藏、包庇多人;多次实施窝藏、包庇行为;为极其严重的刑事犯罪分子提供保护等。
根据中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对于明知是犯罪的人而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其逃匿或伪造证明为其掩饰罪行的行为,将被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若情节严重,将被判处三年至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若在犯罪行为发生之前与犯罪者事先存在共谋,将被视为共同犯罪,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同样受到严厉的刑事处罚。
窝藏、包庇罪的名词解释 (二)
答窝藏、包庇罪包括窝藏罪和包庇罪,是两个罪名。
窝藏罪指的是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其逃匿的行为。这种行为的主体是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且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是犯罪分子而实施窝藏。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惩治犯罪的正常活动。
包庇罪则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作假证明予以包庇的行为。与窝藏罪相似,包庇罪的主体也是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且必须出于故意。这种行为侵犯的同样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通过向司法机关提供虚假证明来帮助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
对于窝藏、包庇罪,我国刑法有明确的规定和相应的刑罚。一般情况下,对行为人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事前有通谋而事后予以窝藏或包庇的,则以共同犯罪论处。
总的来说,窝藏、包庇罪是严重破坏司法机关正常刑事诉讼活动的行为,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刑法学名词解释窝藏包庇罪 (三)
答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这个罪名可以分为窝藏罪和包庇罪两部分。
窝藏罪主要是指为犯罪分子提供隐藏的地方或者财物他们逃避法律的制裁。比如,知道某人是犯罪分子,还把他藏在家里,或者给他钱物让他逃跑。
包庇罪则是指故意向司法机关提供虚假证明,来掩盖犯罪分子的罪行。也就是说,不仅帮助犯罪分子隐藏,还通过说谎或者伪造证据等方式,让司法机关难以追究犯罪分子的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窝藏、包庇罪是故意犯罪,也就是说,必须明知对方是犯罪分子而故意提供帮助。如果不知道对方是犯罪分子,或者虽然知道但并没有故意提供帮助,那么就不构成这个罪名。同时,这个罪名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任何年满16周岁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这个罪名的主体。
在法律后果上,犯窝藏、包庇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如窝藏、包庇重大刑事犯罪分子或多次实施窝藏、包庇行为,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事前与犯罪分子有通谋,那么将以共同犯罪论处。
刑法窝藏包庇罪怎么判 (四)
答窝藏、包庇罪,系指明知罪犯却为其提供避难场所、财物质助其逃逸或作虚假证言以掩盖其犯罪行径之行为。
根据刑法规定,此种行为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若情节严重,则将面临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
所谓“情节严重”,通常包括被窝藏、包庇者持续实施犯罪行为、屡教不改;
窝藏、包庇时间较长,导致罪犯长期逍遥法外;
多次窝藏、包庇罪犯或涉及多名罪犯等情况。
在司法实践中,量刑时需综合考量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等诸多因素。
人天天都会学到一点东西,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从上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刑法包庇罪。如需更深入了解,可以看看维格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