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缓四减三补贴的内容是什么 (一)

五缓四减三补贴的内容是什么

五缓四减三补贴的内容如下:

五缓:允许暂时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缓缴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费。这一措施旨在为企业减轻短期资金压力它们度过经济困难时期。具体的缓缴期限和申请条件会根据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实际情况有所差异。

四减:通过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来减轻企业的负担,具体包括降低养老、医疗、失业和工伤保险的费率。降低费率可以有效地减轻企业的长期负担,提高它们的竞争力。政府会根据经济形势和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状况,适时调整费率水平。

三补贴:政府为了鼓励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开展在职培训和吸纳就业困难人员而给予的补贴,包括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和在职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主要用于支持企业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岗位补贴是为了鼓励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对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在职培训补贴则是为了鼓励企业开展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的技能水平。

五缓四减三补贴内容 (二)

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一项旨在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社保政策出台。困难企业在特定的时期内,享有五项社会保险费的缓缴服务,包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这为它们提供了喘息的空间,减轻了短期的财务压力。 此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四项社会保险费率也进行了阶段性的降低,这一举措旨在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强其经济活力。这表明政策制定者正积极采取措施,为企业创造更为有利的运营环境。

为了进一步支持困难企业,政策还引入了失业保险基金,通过支付社会保险补贴或岗位补贴,直接帮助企业稳定员工队伍,同时使用就业专项资金来支持企业内部的职工在岗培训,提升员工技能,增强企业的长期竞争力。 为了保证这些积极的就业政策能够持续有效地实施,政策的执行期限被延长至2010年底。这显示了政府对于稳定就业市场的坚定决心,以及对困难企业的长远支持策略。

扩展资料

是指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有关部门于2008年底出台的一系列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的措施。

浙江政治与经济 (三)

政治政府领导

夏宝龙 省 长 陈加元 副省长 龚 正 副省长 毛光烈 副省长 葛慧君 副省长

王建满 副省长 郑继伟 副省长 陈德荣 副省长 朱从玖 副省长 张鸿铭 秘书长

各市政府领导

杭州市市长 邵占维 宁波市市长 刘 奇 温州市市长 陈金彪 嘉兴市市长 鲁 俊 湖州市代市长 金长征

绍兴市市长 钱建民 金华市市长 徐加爱 舟山市市长 周国辉 台州市市长 吴蔚荣 衢州市市长 陈 新 丽水市市长 王永康

经济

浙江是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对外开放省份。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是综合性的农业高产区域,以多种经营和精耕细作见长,大米、茶叶、蚕丝、柑桔、竹品、水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绿茶产量占全国第一,蚕茧产量占全国第二,绸缎的出口量占全国的30%,柑桔产量名列全国第三,毛竹产量居全国第一。

浙江也是全国的一个重点渔业大省,渔业已由传统的生产型,逐步过渡到现在的捕涝、养殖,加工一体化,内外贸全面发展的产业化经营。石浦渔港、沈家门渔港是全国四大中心渔港中占两席,海洋捕捞量居全国之首。杭嘉湖平原是全国三大淡水养鱼中心之一。

浙江工业基础较好,以轻工业、加工制造业、集体工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95年底,乡镇工业已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三。丝绸工业历史悠久,产品精美,传统工业闻名遐迩,电力工业发达,秦山核电站为国家第一座核能电站。

国民经济发展2011年浙江全省生产总值达3200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9%。这意味着,继广东、江苏、山东之后,浙江省首次跨入GDP“三万亿俱乐部”。浙江省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817,属于高等水平,同时他也是多年来中国大陆各行省之中人均最好的(2009年以前),可见他的可发展水平甚高。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8%。推进“浙货万里行”活动,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4%。积极培育出口品牌,加强重点出口基地和境外贸易促进平台建设,外贸出口增长19.9%。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设立10亿元省级财政中小企业再担保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微企业支持,落实差异化信贷政策措施。努力减轻企业负担,清理取消31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符合转型升级要求的小微困难企业相关税费,实行社会保险“五缓四减三补贴”政策。

全年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23万亩,启动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137个、主导产业示范区298个,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稳中有升。编制实施省级产业集聚区系列规划,强化推进机制和保障措施。制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意见,整合设立5亿元财政扶持专项资金。推进146家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和42个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抓好101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4%和12.1%。制定实施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建设4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5%。加快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重大科技专项和成果转化工程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海外引智计划全面启动。财政科技投入增长18.7%,规模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30%,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35%。

2011年社会建设全面加强。医保“一卡通”全面推行,所有市县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达285元,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继续提高。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城乡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推进新型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建立孤儿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0.9万套。开展13项国家级教育改革试点,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计划,建立普通高中助学金制度,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稳步实施,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继续加强。[5]服务业2011年,浙江省服务业增加值为14015亿元,比上年增长9.4%,高于GDP增速0.4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增速0.3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居全国第4位。

2.行业结构逐步优化。传统服务业稳定发展,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结构不断优化。以服务外包、软件业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发展迅猛。2011年,我省承接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额44.4亿美元,合同执行额3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6.5%。我省软件产业收入、结构和盈利水平实现协同发展,新兴信息技术服务增势突出,龙头骨干企业带动性突显,集聚效应显著,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2011年,全省实现软件业务收入901.6亿元,比上年增长33.6%,高出全国软件业收入增速1.2个百分点。

3.行业特色明显。2011年,批发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四大支柱行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63.1%。

4.服务业投资增长较快。2011年,全省服务业投资额8939亿元,比上年增长32.6%,比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第二产业投资增幅分别高7.8和19.6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62.6%,比第二产业高25.8个百分点。除房地产企业开发投资外的第三产业项目投资增长19.6%,高于第二产业增速6.6个百分点。民生投资力度逐步加大。2011年,教育、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投资分别增长22%、104.7%和60.2%。

2011年前三季度,全省城镇单位中服务业就业规模达到350万人,同比增长7.8%,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40.3%,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

2011年,全省服务业税收收入为3295.6亿元,比上年增加420.2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为48.1%,服务业税收收入对全部税收收入的增长贡献率达到34.7%。

从上文,大家可以得知关于五缓四减三补贴的一些信息,相信看完本文的你,已经知道怎么做了,维格律网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