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县少华中学,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名校,创建于1911年,初名模范女校,闻名遐迩。经过历史的变迁,2005年,华县县委、县政府及教育局对其进行全面改制,将其定位为华县唯一的一所县办初级中学,亦是创建省级示范初中的定点学校。学校占地69.5亩,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一流的师资力量,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改制以来,少华中学取得了诸多荣誉,中考成绩历年居全县前茅,为华县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华县少华中学基本内容 (一)

华县少华中学基本内容

优质回答华县少华中学,创建于1911年,历史悠久,以教育质量闻名。

2005年,经过全面改制,成为华县唯一的县办初级中学,也是省级示范初中创建点。在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支持下,学校先后获得多项荣誉,中考成绩优异,贡献显著。

学校规模宏大,设施一流,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楼、实验大楼、学生公寓、食堂等一应俱全,满足所有需求。图书楼藏书丰富,现代化教学设备齐全。

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以爱和责任为核心,鼓舞、激励、唤醒学生潜能。学校实施校长负责制,建立评估机制,结合人性化、量化管理,严格执行议事规则,确保学校管理科学、合理。

少华中学注重养成教育,深化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形成科学管理体系,实现有效教学。创新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问题解决能力。

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多彩,彰显办学特色。优美环境,优雅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成立各类兴趣小组,促进特长培养。

未来,华县少华中学将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优秀的教师队伍为支撑,劈波斩浪,向省级示范初中迈进,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华县少华中学录取分数线 (二)

优质回答518分。根据陕西省渭南市华县招生计划公示可得知录取分数线为518分。华州区隶属陕西省渭南市,古称郑县、咸林、武乡,1913年改名为华县。位于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部、渭河南岸,西距省会古都西安70余公里,东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华山29公里。东接华阴市,西距渭南市政府驻地临渭区23公里,南依秦岭与洛南县、蓝田县交界,北临渭河与大荔县相望。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华州区常住人口为268620人。

华县少华中学历史发展 (三)

优质回答华县少华中学的历史始于清宣统三年(1911)的华县“私立模范女校”,随后在民国七年(1918)刘经轩任孔庙奉祀官期间,学校得到发展,民国十年(1921)振学会改为校董会,学校在华县模范女校基础上增设中学班,后因时局影响停办。民国二十年(1931)学校改名为少华女子小学,后复办初中,改名华县少华女子中学校。西安事变时期,学校遭受破坏,后重整修建。

学校经过多任校长的领导,期间张益斋、陈乙初、秦佐皿、王赞臣、杨芝英、段瑞芳等,他们吃苦耐劳,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学校粮款方面,与咸中等同一体,亦列入地方预算。民国三十七年(1948)学校改为城关中心国民学校,董事长为张益斋、关庚垣。

1949年华县解放后,学校被人民政府接管,段瑞琴接任校长,学校充实师资,男女兼收。曾改名为华县第一初级中学。1951年增设中师班,改名为少华师范。1953年师范班并入渭南师范,学校恢复原名。1961年学校增设高中班,后停设。1961年起先后有强启勋、赵焕章、张警玄、孙仲学、张肇基、张锋、李瑞礼(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邢锁、贾国兴等校长相继任职。

1970年学校再次增设高中班,地区教育局、财厅和县财政拨款用于学校建设,修建了教学楼、教师宿办楼、南校门和围墙等设施。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教职工人数不断增加,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进入21世纪,学校继续发展,1991年吝万胜任校长,1993年春动工修建家属楼,解决了教师住房困难。1994年王正文任支部书记兼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学校在改变应试教学思想、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做出了努力,开展各类兴趣小组活动、体育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还推广电化、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

学校在实验教学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配备微机室、语音座等教学设施,提升了教学效果。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学校不断培养和引进优秀教师,提升了师资力量。此外,学校在社会治安、教学竞赛、普法教育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获得各级奖项。

从1986年至2000年,学校教师中有多人获得“教学能手”称号,学校教学班数量、学生数量和教职工数量都显著增加。学校在社会治安、教学竞赛、普法教育等方面获得多项表彰和奖励,体现了学校在全面发展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明白华县少华中学基本内容的一些要点,希望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些许便利,如果想要了解其他内容,欢迎点击维格律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