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安置遗留问题,通常涉及的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领域。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土地权属争议,即在过去的土地分配或征用过程中,因历史原因导致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不明确;还有因历史政策变动而产生的居民迁移安置问题,比如老城区改造、水库建设等项目中,未能妥善解决居民的搬迁和补偿;另外,历史时期的劳动关系调整,如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职工安置与福利保障等,也是历史安置遗留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安置遗留问题都包括什么 (一)

最佳答案1、主要是因为历史上一些政权或者说处于领导地位的人更换后因为之前的一些问题采取的对应措施与问题对方的措施不协调而产生的一些新问题。
2、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
3、历史遗留问题就是历史上没有解决的,留到现在不好解决了的问题。其中,这会涉及到一些边界、主权等的问题。
4、历史上这些问题之所以遗留而未直接解决,通常是因为强权的干涉,政权的更替等等方面的原因
5、比如说西藏。英国殖民印度后曾经占领过西藏。但是1947年之后印度独立了。可是印度却说西藏是归属印度的。而我们中国认为是西藏是英国殖民者侵略后占据的。既然英国人走了,西藏就应该回归我们中国的怀抱。如今这就成了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什么是历史遗留问题 (二)
最佳答案历史遗留问题主要是因为历史上一些政权或者说处于领导地位的人更换后,因为之前的一些问题采取的对应措施与问题对方的措施不协调而产生的一些新问题;
就比如说西藏,英国殖民印度后曾经占领过西藏,但是1947年之后印度独立了,可是印度却说西藏是归属于印度的,而我们中国认为是西藏是英国殖民者侵略后占据的,既然英国人走了,西藏就应该重新归属于中国,两国就因此产生了历史遗留问题。
扩展资料
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元朝始,中央政权始终对西藏行使着有效管辖。藏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
西藏唐宋时期称为“吐蕃”,元明时期称为“乌斯藏”,清代称为“唐古特”、“图伯特”等。清朝康熙年间起称“西藏”至今。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西藏叛乱平定后,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进行全面直接管辖。
1965年9月9日,西藏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2019年12月23日,西藏已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全域实现整体脱贫
11类军人遗留问题 (三)
最佳答案11类军人遗留问题:政治待遇落实问题、经济待遇落实问题、参战参核老兵身份认定问题、志愿兵问题、企业军转失业和身份认定问题、降职安排等不公平问题、复员干部问题、住房保障问题、历史遗留问题、军队职工与文职干部问题、自主择业政策落实中产生的问题。
第1类:政治待遇落实问题
政治无小事,通过政治待遇落实,把退役军人群体纳入党的领导之中。目前仍有极少数活着的老军人身份尚未确定,需要认定身份、落实政治待遇;自主择业干部需要具体规定来确定政治待遇。参战参核老兵、志愿兵、下岗军人、军属等方面需要落实政治待遇,尤其是要对职业军人(士官志愿兵)政治身份进行认定落实。让他们得社会认可和尊崇。
第2类:经济待遇落实问题
对参战牺牲军人家庭、因战因工伤残军人、参战参核军人实施明确的大力优待,体现共和国不会忘记的诺言和尊崇。对职业军人(士官志愿兵)落实相应经济待遇;对义务兵(无论农村或城镇)须实施明确的社会优待。各省市情况不一、各自为政导致的不公平现象较多需《退役军人保障法》予以明确。
第3类:参战参核老兵身份认定问题
参加过保卫国家、参加核试的现存老兵均应享受国家的最大优待,用落实待遇体现对老兵的尊崇,用优待体现对老兵牺牲奉献的肯定。但现实中有部分两参老兵身份难以确定,造成局部不公平现象。
第4类:志愿兵问题
核心问题是指标顶替、工作假落实、下岗生活无着落、优抚金未落实问题。需通过国家安置为基准解决基本保障,社会和企业联动提升生活待遇。这也是利益诉求最为强烈的群体,因为他们受到的不公正安置问题,最为突出。
第5类:企业军转失业和身份认定问题
部分转业分配至企业的干部,应该事实求是确认其军队转业干部身份,通过各种渠道实现其待遇略高于地方公务员标准;对于遭受下岗不公正待遇的企业军转,无违纪违法等过错的,也应该实事求是恢复职级待遇,恢复军转身份。
第6类:降职安排等不公平问题
随着军民融合工作的深入开展,军队和政府官员的交流越来越实际,如在法制战线,地方法官充实到军队法院具有极大的推动意义,以纠正以领导治军到依法治军的道路上来。
但若以军队干部不适应地方工作就降职安排,军队就可以以同样理由以降三级安排政府干部来军队工作,以正部级别为例降三级到军队任副师职干部,若完成工作任务再调回政府,按通常降二级再安排,其变成了副处级。如此正常工作调动,正部级干部变成了副处级干部怎么可能。
第7类:复员干部问题
应根据其当时复员费用额度情况和参照中3号自主干部情况,折衷保障其合理待遇部分,联动政府和企业提升起生活待遇。
第8类:住房保障问题
军队房改以来,住房保障曾经越来越脱离民生保障性质,越来越倾向于优先保障高职级首长,成为职级和权力的象征。通过近几年清理整治,超面积占房、多占住房等问题有所解决。但应该得到住房保障的官兵处于停滞状态,不得不背起巨额贷款购买商品房,这部分官兵高不成低不就,成为牺牲品,将符合条件官兵、退役官兵统一入库,然后排队打分。
第9类:历史遗留问题
该性质问题只能回到当时的情景中按当时的情况,结合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严格遵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从保障民生的角度,参照相关政策公平解决矛盾。历史遗留牵扯到历任领导的作为情况,甚至有的领导已经去世,但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将体现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党和国家对军人的关照。
第10类:军队职工与文职干部问题
军队职工和文职干部属于军队人员,妥善解决他们的问题,集中一次性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方能为后续新政实施带来顺利。
第11类:自主择业政策落实中产生的问题
好政策没有落实好,甚至一个省的不同辖区也具有不同政策,政治身份不清,重大待遇如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部队和政府互踢皮球,成了非军人、非群众,非军队、非政府的真空人员,此属性带来了连锁性社会问题。牵扯到同是干部身份却待遇悬殊的对照,一些高级别官员曲解自主择业政策,普遍性错误思想的真实反映。
了解了上面的内容,相信你已经知道在面对遗留问题时,你应该怎么做了。如果你还需要更深入的认识,可以看看维格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