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海鲜中毒有哪些 应急处理方式 (一)
最佳答案一、食用织纹螺中毒。
织纹螺是一种有毒生物,每年春夏季其毒性更大,食用后可引起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
织纹螺中毒急救处理:
1、催吐、洗胃、导泻。
2、吸氧,静脉输液,大剂量维生素C及维生素B族的应用。
3、必要时应用糖皮质激素。
4、呼吸抑制者应作气管插管并辅助通气。
5、对症支持疗法。
二、海鲜与维生素C同吃中毒。
如果同时服用海鲜和维生素C会在体内生成三氧化二砷,也就是常说的砒霜。
此类中毒应急处理:
应立即口服氢氧化铁溶液催吐,每5~10分钟服1匙,直至呕吐为止,而后用普通水、生理盐水、1%硫代硫酸钠液或1:5000的高锰酸钾液洗胃,再服硫酸镁导泻,最后服蛋清、牛奶、豆浆、药用炭等。 所以吃完海鲜后不要马上吃水果,最好隔一个小时在吃水果,如果出现肠胃不适,可以用绿豆一把煮汤喝了解毒,绿豆煮沸后保持5分钟,颜色发绿即可。
三、食用死贝类中毒。
贝类本身带菌量比较高,蛋白质分解又很快,一旦死去便大量繁殖病菌、产生毒素,同时其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也容易氧化酸败,不新鲜的贝类还会产生较多的胺类和自由基,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食用死贝类中毒应急处理:
如非常严重应马上去医院,如不严重可吃大蒜。如果腹泻,最好吃一些流食,比如浓米汤、稀藕粉、杏仁霜、去油肉汤、淡茶、过滤后的果汁等;情况好转后再吃一些半流食,如挂面、面片、白米粥、蒸蛋羹等。但是,不要喝牛奶。因为牛奶虽不含食物纤维,但能在肠道中增加残渣,让病情加重。另外,还要注意少食多餐;食物温度也不宜过冷,否则会引起肠蠕动。
贝毒可以通过加工去除吗 (二)
最佳答案很多贝类食物营养又美味,很多人对其贝类食物都比较青睐,但是在食用贝类食物时会出现贝毒的现象,那么贝毒可以通过加工去除吗
裕祥安全网
给大家讲解一下。
大多数贝类营养丰富、鲜美可口,但有时贝类会含有贝类毒素,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据介绍,贝类毒素主要由浮游藻类产生,贝类滤食有毒藻类后,毒素会蓄积在其体内。当海水里的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出现赤潮时,生长在相应海域的贝类所含毒素可能会迅速增加,造成贝类毒化。贝类毒素有多种类型,其中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是麻痹性贝类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潜伏期较短,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初期症状有口部及四肢麻痹、刺痛,肠胃不适如呕吐、腹泻,严重者会出现吞咽及发音困难,甚至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目前还没有针对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的特性解毒剂。夏秋季节是贝类毒素中毒的高发期,目前天气渐暖,为了防止贝类毒素中毒,特进行以下风险提示。
对消费者的提醒是:加工新鲜贝类时要去除中肠腺等内脏;最好不食用蒸煮贝类的汤汁;尽量避免一次食用大量贝类;食用贝类后如出现疑似中毒表现,要尽快就医;发生食物中毒的,应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提醒是:注意海洋与渔业局等相关部门发布的海域赤潮信息,不要捕捞、销售有毒赤潮海域的贝类;加工贝类时,要去除中肠腺等内脏;餐饮业加工贝类时,最好弃掉蒸煮贝类的汤汁。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发生食用贝类中毒的应及时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温馨提示,就是小编对其贝毒可以通过加工去除吗等知识的讲解,不仅要了解上述等海洋灾害小知识
,还需要对其人中贝毒后如何急救
等进行了解。
麻痹性贝毒中毒有什么症状 (三)
最佳答案麻痹性贝毒中毒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初期症状:
唇、口和舌的感觉异常和麻木:这是口腔黏膜局部吸收PSP毒素后的最初表现。面部和颈部感觉异常:随后,麻木感会波及到靠近脸和脖子的部分。指尖和脚趾针刺般痛感:伴有轻微的头痛和头晕。恶心和呕吐:有时在早期阶段出现。
中期症状:
胳膊和腿麻痹:出现随意运动障碍。眩晕感增强:常有明显的眩晕感。
严重症状:
呼吸困难和咽喉紧张:随着肌肉麻痹不断扩展加重,可能出现这些症状。意识清晰但生命垂危:中毒致死的突出特点是患者临终前意识始终清晰。死亡风险:在极端情况下,麻痹性贝毒中毒可能导致死亡。
危险期:中毒后的危险期为12~14小时,度过此期者,有望恢复。PSP毒素中毒的严重程度由摄入的PSP毒素的特异毒性、摄入数量和排出速率决定。因此,在食用贝类海鲜时,应确保食材新鲜,避免摄入可能含有麻痹性贝毒的水产品。
海鲜中毒急救办法 (四)
最佳答案夏季很多人到海边吹着海风,吃着海鲜。夏季也是海鲜中毒的高峰期。那么海鲜中毒急救办法呢下面和裕祥安全网了解下吧。
(1)食毒贝中毒者应立即引吐,或以5%碳酸氢钠溶液或清水彻底洗胃,清除残存在胃内的有毒贝类。
(2)静脉输液,以利排尿,加速毒物的排泄。
(3)予以阿托品1亳升,肌肉注射,予以维生素B1 B6等肌肉注射,对缓解肢体麻木等中毒性神经麻痹或心动过缓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4)全身支持和对症治疗。
(5)对局部接触贝毒素者可用水冲洗和予以局部止痛等处理。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下海鲜导致中毒的常见原因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有些地方还称作割香螺、小黄螺、甲锥螺。织纹螺吃起来肉质嫩滑、略带筋道、丝丝鲜香、回味无穷,越吃越上瘾,许多沿海居民一直都很喜欢食用这种小海味,把它当作下酒的好菜。
织纹螺本身无毒,但由于织纹螺摄食有毒藻类、富集和蓄积藻类毒素而被毒化,在其生长过程中附集了有毒藻类的一些神经麻醉毒素,类似于河豚鱼毒素。每年夏季都是织纹螺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中毒病人主要成神经性麻痹症状,死亡率较高,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疗。因此,专家提醒人们,夏季尽量不要吃织纹螺。
近年来,由于海洋环境受到污染,“赤潮”频发,使织纹螺体内“石房哈毒素”毒性大增。经检测,该毒素对人体的经口致死量为0.54~0.9毫克,一颗小小的织纹螺很可能致人死命。织纹螺因其体内含有“石房哈毒素”,人食用后会因神经传导中断而中毒,可引起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
是海鲜中毒急救办法。想了解更多相关有毒食品安全知识及食品安全知识,请继续关注裕祥安全网吧。
【贝类毒素】贝类中毒的表现贝类中毒怎么办 (五)
最佳答案贝类毒素是由有毒藻类通过食物链传递给藻食性的鱼、虾及贝类等生物,并在其体内蓄积形成的有毒高分子化合物。贝类毒素种类繁多,其中麻痹性贝类毒素(PSP)、腹泻性贝类毒素(DSP)、神经性贝类毒素(NSP)和健忘性贝类毒素(ASP)是最为常见的几种。这些毒素具有突发性和广泛性,毒性大、反应快、无适宜解毒剂,给防治带来了许多困难。
贝类中毒的表现:
1. 潜伏期:一般为数分钟至数小时。
2. 症状:开始时,唇、舌、指尖麻木,接着腿、臀、颈部出现麻木,然后出现运动失调。中毒症状不尽相同,但大多意识清楚,有些病人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和呕吐。随着病程发展,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严重者常在2~3小时内呼吸麻痹而死亡,死亡率约为5~18%。如经过24小时免于死亡者,则愈后良好。
贝类食用禁忌:
1. 从声誉好的来源地购买双壳贝类,生贝类海鲜的零售者应该出示发货标签,证明捕捞于安全的海岸。
2. 购买之后即刻冷冻,不能将贝类海鲜放入封闭的容器和自来水中,用防湿橡皮布将其包裹并放在冰箱的最底层。去壳的贝类应放置在密封的容器内,生贝类可以在冰箱存放2到4个月,主要取决于它们的新鲜度和质量。
3. 检查冰冻贝类的包装,确保未被拆开及包装袋上有没有小的结霜和冰晶。太多的霜意味着冰冻了很长时间,有的海鲜属于解冻之后又再冷冻。
4. 使得贝类海鲜远离煮熟的食物,并保持良好的习惯,如勤洗手、用温水和肥皂洗菜板和案台。
5. 确保贝类的新鲜,新鲜的牡蛎、蛤蚌、扇贝、贻贝的贝壳是紧闭的。
贝类中毒的处理方法:
1. 贝类一旦染上毒素,其组织将毒素排除需要很长的时间,有些贝类甚至需要3年的时间才能排除毒素。
2. 贝类染毒与排毒的因种群的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也因季节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因此在选择贝类毒素的排除方法时,一定要考虑其因种群不同而存在的差异。
3. 实验表明,低温可明显地抑制毒素的排除,然而温度究竟是如何影响毒素的排除,至今尚未明了。
4. 麻痹性贝类毒素是贝类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其危害也最大。因此贝类毒素的排除主要是针对麻痹性贝类毒素。
5. 麻痹性贝类毒素排除的最好方法是将贝类转移到清洁水体中使其自净。但其效果的好坏与贝类的种类有关,有些贝类在清洁的水体中相当长的时间后仍有较高的毒性;还有一些贝类在转移后毒性水平反而上升。而且转移大量的贝类是一件极为费时费力的工作。
6. 实验表明通过垂直移动水体中的贻贝能达到减轻PSP的效果,但在毒性水平较高时,这种垂直移动的方法受到抑制。
7. 其他一些物理的、化学的排毒方法也有人研究过,特别是关于PSP的排除方法。其排除方法包括温度刺激、盐度胁迫、电击处理、降低pH值、氯化处理以及臭氧处理法。
8. 烹饪法也被认为是排除PSP的好方法之一,也是最后一道防线。煮、蒸、炸可在短时间内使毒素在高温下因贝类失水而渗出。值得推荐的烹饪法是油炸法,因为油炸法具有以下优点:温度更高、排毒更有效、并能避免更多的毒素流入汤中。烹饪法可以降低毒素水平,但并不能消除中毒的危险性。只有当初始贝类毒素的水平较低时,烹饪法才可能将毒素降到安全水平。
9. 研究表明商业巴坦性罐头加工也是降低PSP的好方法之一。这种工艺流程包括在绝缘套中先充入蒸气预蒸15-20分钟,然后将蛤肉分离出,去除吸管,将剩余蛤肉用温水清洗,再压入罐头。预蒸时渗出的肉汤毒素含量一般较高,但往往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被压入罐头,大部分已被去除,因此这种加工工艺对降低毒性水平很有效果,但其有效性也取决于初始毒素的水平,因此使用时应谨慎对待。
了解了上面的内容,相信你已经知道在面对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怎么办时,你应该怎么做了。如果你还需要更深入的认识,可以看看维格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