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税漏税属于刑事还是民事

偷税漏税:刑事犯罪还是民事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偷税漏税”这个词,但对于其法律属性和后果,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偷税漏税到底属于刑事犯罪还是民事行为?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解析。
一、偷税漏税的定义
偷税漏税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以此逃避缴纳税款的行为。这种行为直接违反了税收法律法规,损害了国家的税收利益。从法律角度看,偷税漏税行为具有明确的故意性,即纳税人明知有纳税义务而故意逃避,这与一般的税务违法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偷税漏税的法律属性
偷税漏税行为属于刑事犯罪,而非民事行为。在法律体系中,民事行为主要涉及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而刑事犯罪则涉及对公共利益的侵害和社会秩序的破坏。偷税漏税行为不仅违背了纳税人的法定义务,更损害了国家的税收利益,因此其性质属于刑事犯罪。
具体来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纳税人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多次实施偷税漏税行为且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这一规定明确指出了偷税漏税行为的刑事责任。
三、偷税漏税的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
除了刑事责任外,偷税漏税行为还可能引发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对纳税人偷税的,税务机关有权追缴其不缴或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以不缴或少缴税款百分之五十五倍以下的罚款。这表明,偷税漏税行为不仅可能受到刑事处罚,还可能面临税务机关的行政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纳税人在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能够主动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并接受行政处罚,那么根据法律规定,可以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这一规定并不适用于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的纳税人。
四、偷税漏税的典型案例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偷税漏税行为的法律后果,我们可以看几个典型案例。例如,国家税务总局曾通报过一起网络主播偷税案件。该主播通过不进行纳税申报、虚假申报等手段少缴个人所得税和其他税费。最终,税务部门依法对其进行了处理,追缴了税款、滞纳金和罚款。
另一案例中,某企业通过虚构研发项目、虚
虽然生活经常设置难关给我们,但是让人生不都是这样嘛?一级级的打怪升级,你现在所面临的就是你要打的怪兽,等你打赢,你就升级了。所以遇到问题不要气馁。如需了解更多偷税漏税属于刑事还是民事的信息,欢迎点击维格律网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