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不到刑事立案如何处理 (一)

贡献者回答1、如果职务侵占的数额达不到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公司可以通过仲裁或诉讼要求退赔。
职务侵占罪(刑法第270条),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八十四条规定:职务侵占案(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的,应予立案追诉。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八十四条
职务侵占不够立案标准如何处理 (二)
贡献者回答对职务侵占不够立案标准的,不能认定构成职务侵占罪,无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只能通过民事途径解决,不能给予治安处罚和劳动教养。此时,受害人应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行为人返还财产或赔偿损失。另外,对职务侵占的行为人,其单位可给予开除或其他处分。 一、职务侵占不够立案标准如何处理
根据现行有关治安处罚和劳动教养的法律,对侵占、职务侵占,不够刑事处罚的,只能通过民事途径解决,不能给予治安处罚和劳动教养。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侵占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他人财产的,应当返还财产,不能返还财产的,应当折价赔偿。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损失的,侵害人应当赔偿损失。因此,受害人应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行为人返还财产或赔偿损失。另外,对职务侵占的行为人,其单位可给予开除或其他处分。
二、哪些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
(一)将交付管理、经手、使用的财物据为己有
这种犯罪方式是指,公司、企业的高管及其员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自己管理、经手、使用的本公司、企业的财物直接据为己有。这类情况主要发生在公司、企业的销售主管、经理、厂长身上,因为他们一般都基于一定的合法事由在一定的时间内对本单位的财物具有事实上的控制权、支配权。
(二)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本企业财物
这种作案方式是指,犯罪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非法占有本企业的财务。例如收发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与供货单位职员互相勾结,虚记收到货物,使单位的货款虚增;购销人员伪造涂改单据;出差人员虚报差旅费等。
(三)非本公司、企业的人员与本公司、企业的员工勾结共同构成职务侵占
在这类犯罪中,非本公司、企业的人员往往是与本公司、企业的员工互相勾结,共同侵吞、窃取、骗取本公司、企业的财产,因此,前者是职务侵占罪的共犯。需要指出的是,非本公司、企业的人员只能作为职务侵占犯罪的共犯形式出现,而不能单独实施职务侵占罪。
(四)股东侵占自己出资的公司、企业的财产
按照法律规定,股东在出资后,这部分财产已属于公司、企业所有,而不再是股东的个人财产。因此,股东利用自己的身份和职务便利侵占其出资形成的公司、企业的财物,也构成职务侵占。李律师提醒,需要注意的是,股东必须是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侵占了公司、企业的财物是股东构成职务侵占罪的前提,如果股东通过秘密窃取等非利用职务之便进行的侵占,不构成职务侵占罪。
(五)员工因为薪酬纠纷等原因而擅自截扣公司款项
员工在构成此类犯罪时常常会觉得很委屈,他们认为,是公司先拖欠其工资,他们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这么做的。但即使如此,只要员工出于占为己有的目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擅自截扣公司款项,就构成了职务侵占。至于员工与公司间的劳动纠纷,应该通过合法的劳动争议仲裁或者诉讼途径解决。
(六)本公司、企业人员互相勾结,监守自盗
这种犯罪方式是指发货员、缴库员、搬运工、修理工等一些具有管理、保管、经手本公司、企业财物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采用秘密窃取的方式,监守自盗。对于设有保安员的公司、企业,由于财物出入均要登记,上述人员在作案时为将财物顺利运出公司、企业,有时便与保安员互相勾结。
在职务侵占罪中,行为人可以以侵占、窃取、骗取等各种方法手段来占有本单位财物。但是只有行为人利用职务关系而经手、管理、主管单位财物,为侵占单位财物提供便利条件的,才能是职务侵占。仅仅是利用工作之便,利用熟悉作案环境、时间、人员等条件,不能视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不能构成职务侵占罪。
职务侵占若不够立案标准怎么处理 (三)
贡献者回答对于职务侵占,当涉及金额未达到立案标准时,应采取其他法律途径解决。主要方式包括仲裁与诉讼,以追求退赔。
在仲裁途径中,相关当事人可向仲裁机构提出申请,要求被侵占方退还财产。仲裁机构通常会根据双方提交的证据,判断事实与责任,最终作出仲裁裁决。该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必须遵守。
在诉讼途径下,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返还被侵占的财产。法院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案件进行审理,作出判决。当事人必须按照判决结果履行义务,否则可能面临强制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第一百八十三条对于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进行虚假理赔,从而侵占保险金的行为,有明确的处罚规定。这为职务侵占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确保了对相关违法行为的追责。
综上所述,当职务侵占金额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时,可选择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法律对于职务侵占行为的处罚,为有效打击此类犯罪行为提供了保障。
通过上文,我们已经深刻的认识了职务侵占被判刑,并知道它的解决措施,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就不会惊慌失措了。如果你还需要更多的信息了解,可以看看维格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