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怎么处罚 (一)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怎么处罚

可由质检部门或有关部门责令行为人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三倍以下的罚款;如果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还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一、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怎么处罚

可由质检部门或有关部门责令行为人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三倍以下的罚款;如果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还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

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伪劣认定

对于伪劣的认定,并不是全部需要建立在相应的质量检验报告的基础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关于审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有关鉴定问题的通知》第一条规定,对于提起公诉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假冒商标、非法经营等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案件,所涉生产、销售的产品是否属于“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难以确定的,应当根据《最高人民*、最高人民*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五款的规定,由公诉机关委托法律、行*规规定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进行鉴定。

因此,当案件可以通过事实和日常经验能够认定案涉产品属于伪劣产品的情况下,并不需要进行相应的质量检验,便可认定为伪劣产品。另外,对于掺杂掺假类型,即便难以确定伪劣的,也并不要求必须通过质量检验机构鉴定确定。

在本罪犯罪构成要件要素中,产品“伪劣”的认定是核心。认定“伪劣”首先需要审查属于“伪劣”的情形。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伪劣”包含四种情形,分别为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和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在证据审查方面,办案机关往往将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检测、鉴定意见作为认定产品属于“伪劣”的核心证据。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如何处罚 (二)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处罚方式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不同:

单一行为处罚:

如果行为人既生产了伪劣产品,又销售了自己生产的伪劣产品,这两种行为被视为一个整体,不实行数罪并罚。对这类行为,将按照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一罪进行处罚。

数罪并罚情况:

若行为人生产了伪劣产品,并且销售了他人生产的伪劣产品,且这两部分行为的销售金额均达到5万元,则应对其分别按照生产伪劣产品罪和销售伪劣产品罪进行两罪并罚。

其他相关法律规定:

在特定情况下,如以提供给他人生产、销售食品为目的,违反国家规定生产、销售国家禁止用于食品的非食品原料,或生产、销售国家禁止的农药、兽药等,且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或其他相关罪名。若这些行为同时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等其他犯罪,将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法律依据:《办理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司法解释》第十一条等相关法律法规。

伪劣产品行政处罚标准 (三)

关于制造与售卖假冒伪劣商品的惩治措施,主要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通常情况下,对这类行为的处理包括:

勒令停止生产和销售,没收所有非法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并处以违法生产、销售产品价值的50%至3倍的罚款;

如有违法所得,则需一并没收;

情节严重者,将被吊销营业执照。

如果假冒伪劣产品的销售额在5万元到20万元之间,将面临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同时还需要支付销售额的50%至两倍以下的罚金;

销售额在20万元到50万元之间,将面临两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样需要支付销售额的50%至两倍以下的罚金;

销售额在50万元到200万元之间,将面临七年有期徒刑,同样需要支付销售额的50%至两倍以下的罚金;

而当销售额超过200万元时,将面临15年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同时需要支付销售额的50%至两倍以下的罚金或没收全部财产。

销售伪劣产品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四)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一般指生产、销售伪劣商品以非法牟利为目的,在从事工商业活动中,违反国家产品质量管理法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严重损害用户和消费者利益,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应受到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

网友咨询:

销售伪劣产品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律师解答:

1、客体要件。侵犯客体是国家对普通产品质量的管理制度。

普通产品是指除刑法另有规定的药品、食品、医用器材、涉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电器等产品,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化妆品等产品以外的产品。

国家对产品质量的管理制度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行政法规等规范产品生产的标准,产品出厂或销售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检查内容,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损害赔偿、法律责任等制度。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侵犯了国家对产品质量的上述管理制度,生产、销售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伪劣产品扰乱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秩序,侵犯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国家的产品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

3、主体要件。犯罪主体是个人和单位,表现为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两类人。

生产者即产品的制造者(含产品的加工者),销售者即产品的批量或零散经销售卖者(含产品的直销者)。至于生产者、销售者是否具有合法的生产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4、主观要件。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一般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行为人的故意表现为在生产领域内有意制造伪劣产品。

在销售领域内分两种情况:一是在销售产品中故意掺杂、掺假;二是明知是伪劣产品而售卖。

律师补充:

销售伪劣产品罪量刑:

1.销售金额五万元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

2.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

3.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

4.销售金额二百万元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法律法规】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卖3万假冒伪劣产品处罚吗? (五)

卖3万假冒伪劣产品不构成犯罪,工商部门会对经营者行政处罚,没收违法所得,并根据违法所得处以一定罚款,在一倍到十倍之间,具体看违法情节。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经营者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如果销售假冒伪劣产品5万元,构成立案标准。

一、卖3万假冒伪劣产品处罚吗

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1倍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1、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

2、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3、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

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的;

2、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的;

3、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的。

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金额5万元不满20万元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50%2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20万元不满50万元的,处2年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2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50万元不满200万元的,处7年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2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200万元的,处15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2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综上所述,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是违法行为,严重者触犯《刑法》。销售额达到5万构成刑事立案的标准,如果是3万元,则违法人员会受到行政处罚,将被罚款,根据非法所得金额的一定倍数征收。个人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给消费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

虽然我们无法避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但是我们可以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难题,积极寻找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维格律网希望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怎么处罚,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