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假冒商品罪的法律定义
- 二、从犯的刑事责任判定
- 三、假冒商品罪从犯的量刑实践
- 四、从犯的民事赔偿与后续处理
本文分为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假冒商品罪从犯一般怎么判

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假冒商品问题日益严峻,不仅侵犯了知识产权,也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于参与假冒商品犯罪的从犯,法律如何判定其刑事责任,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假冒商品罪的法律定义
假冒商品,依据国家相关定义,是指采用虚构工厂信息、商标等手段欺骗消费者,致使其误将此类商品视为正品。此类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即构成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则明确规定,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达到一定数额的,将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二、从犯的刑事责任判定
在共同犯罪中,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人员。对于从犯的判定,法律有着明确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假冒商品罪的从犯。
在具体量刑时,法院会综合考虑从犯参与犯罪的程度、所起作用大小、主观恶性以及犯罪情节等因素。若从犯参与程度低、作用小、主观恶性不大,且有自首、立功、认罪认罚等情节,法院大概率会在量刑时对其减轻处罚,以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三、假冒商品罪从犯的量刑实践
在司法实践中,假冒商品罪从犯的量刑往往因案情而异。例如,某KTV经营者因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洋酒而被判刑。在该案中,KTV经营者虽然作为主犯被判刑,但若有从犯参与,如负责运输、仓储等辅助工作的人员,其量刑将依据其在犯罪中的作用大小而定。
若从犯仅负责运输假冒商品,未直接参与核心的制假售假环节,且犯罪情节显著轻微,获利较少,具有自首、立功、坦白等情节,或者在到案后积极退赃退赔、悔罪态度良好,法官一般会在量刑时充分考虑上述情节,依法对其从轻处罚,甚至有可能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四、从犯的民事赔偿与后续处理
除了刑事责任外,假冒商品罪的从犯还可能面临附带的民事赔偿问题。根据法律规定,被假冒商标的权利人有权要求侵权人进行经济赔偿。因此,从犯在承担刑事责任的同时,也可能需要承担对被假冒商标权利人的经济赔偿责任。
此外,对于假冒商品的收缴和销毁等后续处理也是整个案件的一部分。法院会依法对假冒商品进行收缴,并视情况进行销毁处理,以防止其再次
- 1、卖假货多少金额算诈骗
- 2、跨境电商诈骗的四个特征
- 3、以次充好的诈骗罪立案标准
- 4、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算诈骗吗
假冒商品罪从犯一般怎么判的相关问答
卖假货多少金额算诈骗 (一)
贡献者回答卖假货多少金额算诈骗
卖假货多少金额算诈骗1
卖假货属于诈骗,超过三千元就构成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五十万元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应当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销售金额在二十五万元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的“数额巨大”,应当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七十条: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卖假货多少金额算诈骗2
一、出售假货是否属于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出售假货并不属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出售假货构成的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的构成犯罪。
二、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
第十六条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的;
(二)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的.;
(三)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的。
本条规定的“在产品中掺杂、掺假”,是指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异物,致使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者产品明示质量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降低、失去应有使用性能的行为;“以假充真”,是指以不具有某种使用性能的产品冒充具有该种使用性能的产品的行为;“以次充好”,是指以低等级、低档次产品冒充高等级、高档次产品,或者以残次、废旧零配件组合、拼装后冒充正品或者新产品的行为;“不合格产品”,是指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质量要求的产品。
对本条规定的上述行为难以确定的,应当委托法略、行政法规规定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进行鉴定。本条规定的“销售金额”,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货值金额”,以违法生产、销售的伪劣产品的标价计算;没有标价的,按照同类合格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按照《扣押、追缴、没收物品估价管理办法》的规定,委托估价机构进行确定。
卖假货多少金额算诈骗3
卖假货不算诈骗,但卖假货销售金额在五万元的,会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的行为。依据刑法规定,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
(一)销售金额在五万元的;
(二)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在十五万元的;
(三)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已销售金额与尚未销售的货值金额合计在十五万元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跨境电商诈骗的四个特征 (二)
贡献者回答跨境电商六大常见骗局
1. 假冒伪劣商品:骗子通过伪造商标、包装等手段,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消费者在购买时应仔细检查商品的细节,确认商家的信誉和商品的真伪。
2. 价格欺诈:骗子通过设置虚假的低价吸引消费者购买,然后以各种理由加收费用,或者在运输途中加价。消费者在购买前应仔细比较价格,并了解运费等相关费用。
3. 支付风险:骗子通过虚假的支付平台或者钓鱼网站,获取消费者的支付信息。消费者在支付时应选择正规的支付平台,并注意保护自己的支付信息。
4. 虚假广告:骗子通过夸大商品的效果或者虚假的宣传,吸引消费者购买。消费者在购买前应仔细阅读商品的描述和评价,了解商品的真实情况。
5. 退货诈骗:骗子在消费者要求退货时,以各种理由不退款或者不退货。消费者在购买时应了解商家的退货政策,并在交易过程中保留好相关的证据。
6. 非法集资:骗子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进行非法集资,承诺高额回报。消费者在投资时应谨慎,了解项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避免投资陷阱。
以次充好的诈骗罪立案标准 (三)
贡献者回答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不一定构成欺诈犯罪,但有可能构成生产或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
立案标准如下:
其一是生产或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总销售额超过50,000元人民币;
其二是尽管销售总额低于50,000元,但已售出部分金额乘以3,同未出售商品的总价值之和大于150,000元人民币。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二百万元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算诈骗吗 (四)
贡献者回答不算,销售假冒伪劣的产品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构成诈骗罪的,但如果情节严重的,就会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故意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的行为。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通过上文关于假冒商品罪的相关信息,维格律网相信你已经得到许多的启发,也明白类似这种问题的应当如何解决了,假如你要了解其它的相关信息,请点击维格律网的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