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非法集资罪)济南2007年非法集资案

### 济南2007年重大非法集资案剖析:济正保健品连锁销售公司案
案件背景与起因
2007年,济南市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城的非法集资案——山东济正保健品连锁销售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济正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此案不仅涉案金额巨大,而且影响广泛,成为了当时社会关注的焦点。济正公司的前身为1996年成立的山东省济怀保健品有限公司,后于1997年更名为山东省济怀保健品连锁销售有限责任公司,主要销售济怀保健品。2006年2月,公司再次更名为济正公司,并由前政府官员龚印文掌控。龚印文利用其政治背景,精心包装了一个看似合法的集资骗局。集资手段与欺骗行为
龚印文及其团队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欺骗手段,吸引了大量投资者。他们首先与公司投资者签订一份看似合法的产品销售合同,投资者需缴纳一定金额的产品押金,替公司销售保健品,三个月后公司返还押金,并给予一定的销售费用。然而,这只是一场掩人耳目的骗局,实际上并无产品交割,投资者投入的资金被用于支付高额利息和维持公司的运营。济正公司将子虚乌有的产品每份定价184元,投资者投入资金后,可以三个月为周期,每期获得至少13.2元的收益。此外,济正公司还鼓励投资者介绍他人参与集资,每介绍一人可获得一定收益,形成了庞大的集资网络。为了掩盖非法集资的事实,龚印文夫妇还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多次“捐出善款”,引来当地媒体的报道和追捧。他们还与山东省慈善总会合作,宣布将为全省最贫困的100名糖尿病患者和100名高血压患者免费提供药品,进一步树立了公司的正面形象。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也为公司的非法集资行为提供了掩护。案发经过与后果
2007年10月,龚印文在潜逃前夕,一手提高集资回报率,另一手降低营业部经理的业务指标,试图延缓集资链的断裂。然而,这一切努力都无法改变济正公司即将崩溃的命运。当月,济正公司停止对投资者发放本息,引发了投资者的恐慌和愤怒。讨债者一度堵塞交通,“济正事件”正式公开化。随后,济南市政府介入调查,确认济正公司涉嫌非法集资。2008年9月19日,济南市公安局长刘杰首次公开将济正案件定性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同年11月7日,济正公司的办公楼被贴上封条,一个精心包装的集资骗局在运行十多年后终于摊牌。经调查,自1996年以来,济正公司以保健品销售和发展实业为掩护,高息吸纳了几十万人、几十亿元的民间资金。龚印文在潜逃前,已将其非法融资的资金进行伪装和洗钱,大批资金转移到海外,并以香港宁华名义反投资,在海外购置不动产。法律制裁与警示
济正集资案爆发后,济南市政府成立了规模达几百人的专案组,全力侦破明白了济南非法集资罪的一些关键内容,希望能够给你的生活带来一丝便捷,倘若你要认识和深入了解其他内容,可以点击维格律网的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