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军,一个曾让无数家庭陷入悲痛的“三鹿”案核心罪犯。在2007年至2008年间,他为了牟取非法利益,竟以三聚氰胺和麦芽糊精为原料,大量生产出一种专门用于提高原奶蛋白检测含量的混合物——“蛋白粉”,并将其销售给多个奶站。这些添加了“蛋白粉”的原奶最终被三鹿集团等奶制品生产企业使用,生产出含有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等奶制品,流入全国市场,导致众多婴幼儿患病,甚至多名婴幼儿死亡。张玉军的恶劣行径震惊全国,最终他被判处死刑,为自己的贪婪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 1、张玉军“三鹿”案罪犯
- 2、三鹿奶粉事件有判死刑的没有?
- 3、三鹿奶粉事件处死几人
本文提供以下多个参考答案,希望解决了你的疑问:
张玉军“三鹿”案罪犯 (一)

优质回答2009年1月21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三鹿"案中的被告人张玉军和耿金平作出判决,张玉军被认定犯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耿金平则因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罪被判处死刑,终身剥夺政治权利,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二人的上诉被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09年3月26日驳回,原判维持,并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张玉军在明知三聚氰胺有害且不能供人食用的情况下,于2007年7月在河北省曲周县河南瞳镇第二瞳村开始非法生产含有三聚氰胺的"蛋白粉",并在济南市党家庄村扩大生产规模,购入大量原料和生产设备,雇佣工人生产。至2008年8月,他共生产770余吨"蛋白粉",以8000元至12000元的价格销售给张彦章等犯罪同伙,总计销售600余吨,涉及金额6832120元。这些"蛋白粉"流入石家庄、唐山等地的奶厅,最终被添加到三鹿集团等企业的婴幼儿奶粉中。
由于使用含有三聚氰胺的原奶,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流入市场,对全国婴幼儿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引发大量泌尿系统疾病,甚至导致多名婴幼儿死亡。事件导致大量医疗投入和经济损失,对奶制品行业和奶农造成了严重影响。 扩展资料
张玉军,男,1956出生,研究员。199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地下结构与工程系,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岩石工程(地下洞室及边坡)的粘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有限元程序的研制开发,及节理岩体中流体和固体的耦合作用机理及其有限元方法研究。曾先后任日本青木建设技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能源和地质—环境工程系访问学者、日本京都大学工学部访问学者。共发表论文56篇,其中EI收录20多篇。
三鹿奶粉事件有判死刑的没有? (二)
优质回答三鹿奶粉事件中有判死刑的案例。具体来说,该事件中的两名主要责任人张玉军和耿金平被判处了死刑。 张玉军被判处死刑的原因是他在明知三聚氰胺是化工产品、不能供人食用的情况下,仍将其掺入食品中,配制出含有三聚氰胺的混合物并销售给奶制品生产企业,其行为构成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而耿金平则是将含有三聚氰胺的蛋白粉混入原奶中,销售给三鹿集团,其行为构成了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罪,因此也被判处了死刑。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严厉的法律制裁,体现了我国法律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
三鹿奶粉事件处死几人 (三)
优质回答三鹿奶粉事件没有处死人,2009年1月22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三鹿前董事长田文华被判处无期徒刑,三鹿集团高层管理人员王玉良、杭志奇、吴聚生则分别被判有期徒刑15年、8年及5年。三鹿集团作为单位被告,犯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判处罚款人民币4937余万元。涉嫌制造和销售含三聚氰胺的奶农张玉军、高俊杰及耿金平三人被判处死刑,薛建忠无期徒刑,张彦军有期徒刑15年,耿金珠有期徒刑8年,萧玉有期徒刑5年。
2014年,72岁高龄的田文华改判有期徒刑18年。
事件简介
事故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根据我国官方公布的数字,截至2008年9月21日,因使用婴幼儿奶粉而接受门诊治疗咨询且已康复的婴幼儿累计39,965人,正在住院的有12,892人,此前已治愈出院1,579人,死亡4人,另截至到2008年9月25日,香港有5人、澳门有1人确诊患病。事件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和对乳制品安全的担忧。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国内的乳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检验报告后,事件迅速恶化,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都检出三聚氰胺。该事件亦重创中国制造商品信誉,多个国家禁止了中国乳制品进口。2008年9月24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表示,牛奶事件已得到控制,2008年9月14日以后新生产的酸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等主要品种的液态奶样本的三聚氰胺抽样检测中均未检出三聚氰胺。
明白了三聚氰胺判死刑的三人的一些关键内容,希望能够给你的生活带来一丝便捷,倘若你要认识和深入了解其他内容,可以点击维格律网的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