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行政诉讼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导航:
行政诉讼是什么意思 (一)

优质回答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依法予以受理、审理并作出裁判的活动。具体如下:
1、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2、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
3、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
4、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行政诉讼的判决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判决维持
当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后,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时,会判决维持该具体行政行为。
2、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
人民法院在审理后发现有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职权或滥用职权等情形时,可以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3、判决被告限期履行法定职责
当被告行政机关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时,人民法院可以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4、判决变更行政处罚
这种判决仅适用于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
5、确认判决
人民法院通过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确认相应行为合法或者违法。
6、履行判决
人民法院判决被告在一定期限内履行其法定职责。
7、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或者原告申请被告履行法定职责或者给付义务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行政诉讼的程序具体如下:
1、起诉阶段
原告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出具书面凭证,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2、受理阶段
人民法院对起诉进行审查,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的案件决定受理,并在7日内立案。对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
3、审理前准备阶段
法院组成合议庭,并向被告发送起诉状副本。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副本后,应在规定期限内提交答辩状和相关证据材料。法院对双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为开庭审理做准备。
4、开庭审理阶段
双方当事人在法庭上陈述各自的主张和举证,法院进行事实调查。双方当事人就案件争议焦点进行辩论,法院听取双方意见。
5、判决阶段
法院根据审理情况,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形式包括维持判决、撤销判决、履行判决、变更判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二条
【诉权】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从上文,大家可以得知关于行政诉讼流程的一些信息,相信看完本文的你,已经知道怎么做了,维格律网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