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10元把学区房卖给了孙子,想要回却遭拒绝,法院最后是怎么判决的? (一)

爷爷10元把学区房卖给了孙子,想要回却遭拒绝,法院最后是怎么判决的?

贡献者回答爷爷10元把学区房卖给了孙子,想要回却遭拒绝,法院最后判决房子归孙子所有。因为爷爷以10元的价格将房屋出售给孙子的行为,被认为没有发生法律效力,因为这种价格不是房子正常买卖的价格,所以法律方面认为爷爷将房屋过户给孙子的行为属于赠与行为,因此驳回了爷爷的请求,将房屋判决给了孙子。

老人表示当初是为了让孙子顺利入学,所以才将房屋以10元的价格,当做二手房屋卖给了孙子,并且与儿子签订了买卖合同,现在因为与儿子发生了矛盾,所以想将房屋要回来。但是儿子表示房屋是父亲赠予给孙子的,并不存在买卖行为,并且进行房屋过户时,孙子已经顺利的入读相应的学校,因此爷爷的说法不正确,所以请求判决房屋归孙子所有。

最后法院经过调查,认定了儿子的说法。并且因为爷爷最终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明房屋过户是为了让孙子顺利的入读相应的学校,也没有相关的证据,证明房屋过户是暂时的过户行为。所以最终判决房屋归孙子所有,并且在二审中也驳回了爷爷的请求,继续维持一审的判决。

许多网友都表示,这位老人实在是可怜,妻子刚刚去世,如今又因为房子的问题与儿子闹上了法庭,将来父子关系肯定受到了影响。现在老人失去了妻子,也失去了房子,将来的生活也失去了保障。不过这则案例也给许多人一些启示:父母当为子女购买房屋,或者是过户房屋时,一定要有明确的意思表示。并且最好将自己的意思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做人还是应该多为自己考虑一点,尤其是老人应该多给自己留一些保障。

父母私下签的赠与协议有用吗 (二)

贡献者回答1. 父母私下签订的赠与协议在法律上是有效的。

2. 如果房子是父母所有的财产,他们有权决定赠与或出售,所签协议有效。

3. 然而,房屋等不动产的所有权必须通过产权登记来确认,仅有协议而未过户,房产所有权仍归父母。

4. 如果房屋其他共有人也拥有所有权,未经他们同意的赠与协议是无效的。

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5条,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的合同。

6. 根据民法典第9条,合同当事人应当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7. 只要赠与协议是自愿签订的,双方都是成年人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不损害第三人或国家利益,该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房屋买卖合同实为赠与怎么判 (三)

贡献者回答房屋签订的是买卖合同但实际上是赠与的,法院在实践中一般会按赠与的情形进行判决,但具体判决还需根据案情确定。以下是具体分析:

1. 法院判断依据: 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会综合考虑合同的实际履行情况、当事人的真实意图以及证据等因素。 如果证据表明,双方虽然签订了买卖合同,但实际上并无买卖的合意,而是基于赠与的意愿进行房屋转移,法院通常会认定该合同实质为赠与合同。

2. 合同无效情形: 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如果房屋买卖合同存在欺诈、胁迫、恶意串通等情形,或者合同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或者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则该合同无效。 在本题情境中,如果买卖合同实质上是为了掩盖赠与的真实目的而签订的,那么该买卖合同可能被视为无效,法院将按照赠与的情形进行判决。

3. 判决结果的不确定性: 尽管法院在实践中通常会按赠与的情形判决此类案件,但具体判决结果仍取决于案情的具体细节和证据的充分性。 因此,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当事人应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双方的真实意图和合同的实际性质。

综上所述,房屋签订的是买卖合同但实际上是赠与的,法院会根据案情和证据进行综合判断,并按赠与的情形进行判决。同时,当事人也应注意避免签订无效合同,以免引发法律纠纷。

民法典规定哪些赠与合同是无效的 (四)

贡献者回答民法典规定以下赠与合同是无效的: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赠与合同无效:这意味着如果合同的一方不具备独立进行法律行为的能力,其赠与行为将被视为无效。

双方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赠与合同无效:如果赠与双方在合同中存在欺诈或误导,意图掩盖真实的赠与意图,则该合同无效。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赠与合同无效:赠与行为若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或行政法规中的强制性规定,特别是与赠与行为直接相关的法律条款,则合同无效。

违背公序良俗的赠与合同无效:任何可能破坏社会道德、伦理或秩序的赠与行为,如涉及不道德或非法目的,此类赠与合同将被视为无效。

双方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赠与合同无效:如果赠与双方故意串通,以损害第三方的权益为目的进行赠与,则其行为构成的合同无效。

相信关于赠房产老人被认定无民事行为能力的知识,你都汲取了不少,也知道在面临类似问题时,应该怎么做。如果还想了解其他信息,欢迎点击维格律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