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走私罪定罪标准

帮助走私罪定罪标准

### 帮助走私罪定罪标准解析

一、走私罪的基本定义

走私

是指违反海关法及国家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进出口物品、国家限制进出境或者依法应当缴纳关税和其他进口环节代征税的货物、物品进出境的行为。

走私罪是个人或者单位故意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通过各种方式运送违禁品进出口或者偷逃关税,情节严重的行为。其犯罪构成包括主体、客体、对象和表现形式。

二、帮助走私罪的构成要件

主体要件

帮助走私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单位亦能成为本罪主体。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为走私罪犯提供贷款、资金、帐号、发票、证明,或者为其提供运输、保管、邮寄或者其他方便的,以走私罪的共犯论处。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是走私行为而决意予以帮助。过失不能构成本罪。

三、定罪标准

情节严重

走私罪的定罪需要满足情节严重的条件。情节严重与否是区分走私行为与走私罪的重要界限。认定情节严重,主要考虑走私物品价额和获利数额外,还要考虑其手段、损害结果及态度等因素。

税额标准

根据相关法律,走私偷逃应缴税额达到5万元的,构成本罪,未达到这一数额标准的,属于一般走私违法行为。如走私普通货物罪,偷逃应缴税额达到10万元的,即构成数额较大的标准。

四、帮助走私罪的量刑

对帮助走私罪的量刑,需结合走私物品的性质、数量、税额以及行为人在犯罪中的作用和地位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于情节较轻的,可依法从轻处罚;对于情节特别严重的,如涉及毒品走私等,可依法从重处罚。

五、总结

帮助走私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不仅破坏了国家对外贸易管制制度,还损害了国家的税收利益。在定罪和量刑时,需严格遵循法律规定,结合案件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同时,应加大对走私犯罪的打击力度,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共同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市场经济秩序。

走私罪的立案标准数额是多少 (一)

贡献者回答走私普通货物罪的立案标准数额为涉嫌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在5万元的,应当予以立案。走私罪的处罚为偷逃应缴税额在十万元不满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中“偷逃度应缴税额较大”(有期徒刑3年以下或拘役);偷逃应缴税额在五十万元不满二百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偷逃应缴税额巨大”(判处3到10 走私普通货物罪的立案标准数额为涉嫌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在5万元的,应当予以立案。走私罪的处罚为偷逃应缴税额在十万元不满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中“偷逃度应缴税额较大”(有期徒刑3年以下或拘役);偷逃应缴税额在五十万元不满二百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偷逃应缴税额巨大”(判处3—10年);偷逃应缴税额在二百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偷知逃应缴税额特别巨大”(判处10年)。

《刑法》

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走私本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货物、物品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一)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较大或者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五倍以下罚金。(二)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五倍以下罚金。(三)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走私多大金额够判刑 (二)

贡献者回答走私普通货物罪立案标准为5万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对于走私普通货物、物品行为的处罚如下:第一,偷逃应缴税额较大或一年内被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以一倍至五倍的罚金。第二,偷逃应缴税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判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一倍至五倍的罚金。第三,偷逃应缴税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判处十年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一倍至五倍的罚金或没收财产。走私金额达到立案标准后,根据情节轻重,将面临不同等级的刑事处罚。

走私罪判刑标准是什么 (三)

贡献者回答走私罪判刑标准规定,对于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在五十万元的情况,主刑为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同时处以偷逃应缴税额一倍到五倍的罚金或没收财产。若情节特别严重,则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进一步处罚。

而对于偷逃应缴税额在十五万元不满五十万元的走私案件,主刑为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处以偷逃应缴税额一倍到五倍的罚金。若情节特别严重,将面临十年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同时处以一倍五倍以下罚金或没收财产。

这些规定旨在严格打击走私行为,保护国家税收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走私行为严重扰乱了国家的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的税收基础,因此,对于走私罪的处罚力度较大,以起到震慑作用。通过设定明确的判刑标准,使得法律的执行更具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司机拉走私货要受到什么处罚? (四)

贡献者回答司机拉走私货应该受到什么样的处罚,要根据是否知情、目的、情节、手段等结合实际情况具体考虑,是否构成犯罪,或者是属于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根据性质不同所受处罚也不一样。 一、司机拉走私货要受到什么处罚

受什么样的处罚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

在被证明确实不知情的情况下,从法律意义上来讲,不具有犯罪的主观构成要件,不构成犯罪。

在知情的情况下别人走私货物,要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形来进行判断,如果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在五万元,要负刑事责任。但是,如果走私的货物是国家禁止进口货物的,如枪支弹药、淫秽物品、毒品等等,即使价值数额不大,仍会构成走私罪、走私毒品罪,需要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走私本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货物、物品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较大或者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五倍以下罚金。

(二)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五倍以下罚金。

(三)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有期徒刑。对多次走私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走私货物、物品的偷逃应缴税额处罚。

二、走私行为的规定

下列行为之一属于走私行为:

(1)未经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机关批准,从未设立海关的地点运输、携带国家禁止进出境的物品、国家限制进出口或者依法应当缴纳关税的货物、物品进出境的;

(2)经过设立海关的地点,以藏匿、伪装、瞒报、伪报或者其他手法逃避海关临管、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进出境的物品、国家限制进出口或者依法应当缴纳关税的货物、物品进出境的;

(3)伪报、瞒报进出口货物价格偷逃关税的;

(4)未经海关许可并补缴关税,擅自出售特准进口的保税货物、其他海关监管货物或者进境的境外运输工具的;

(5)未经海关许可并补缴关税,擅自出售特定减税或者免税进口用于特定企业、特定用途的货物,或者将特定减免税进口用于特定地区的货物擅自运往境内其他地区的。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走私行为论处:

(1)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走私进口的货物、物品的;

(2)在内海、领海运输、收购、贩售国家禁止进出境的物品的,或者运输、收购、贩售国家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没有合法证明的。

综上所述,司机拉走私货物具体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否知情、走私手段、走私目的、走私的具体货物等等都会影响处罚结果,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十年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具体处罚标准参照《刑法》中第153条中走私货物的处罚规定。

想要成长,必定会经过生活的残酷洗礼,我们能做的只是杯打倒后重新站起来前进。上面关于走私罪定罪标准的信息了解不少了,维格律网希望你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