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上海水产品走私案犯罪事实 (一)

最佳答案在2010年至2011年间,上海口岸进口的龙虾、珍宝蟹、象拔蚌、黑蟹、鲍鱼等五种水产品数量总计超过3.3万余吨。然而,这些报关公司却涉嫌以低于实际价格20%至45%的幅度进行走私报关,其中珍宝蟹的走私价格低报幅度为20%至45%,而拔蚌则高达35%至60%。这种行为导致了国家巨额税收的流失。
走私行为涉及的水产品种类繁多,包括了深受市场欢迎的珍宝蟹、龙虾、象拔蚌、黑蟹以及高端食材鲍鱼。这不仅影响了国家的税收收入,也对正常的市场秩序造成了冲击。这些报关公司通过低报进口价格的方式,将本应属于国家的税收收入转移到了个人或企业手中,损害了国家利益。
走私活动的猖獗,反映了监管机制的漏洞和某些环节的不透明性。对于这些违法行为,需要加强监管和法律惩处力度,确保市场公平、公正、有序运行。同时,加大对走私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国家税收权益和市场秩序,是保障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有效的执行,可以有效遏制走私活动,保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权益。
10地海关是怎样破获38.8亿元钻石走私一案的? (二)
最佳答案案件梳理:
广东深圳、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哈尔滨等10个省市区直属海关近日联合破获一宗特大钻石走私案,涉案金额达38.8亿元人民币,逮捕涉案人员121人。
01、联合执法,统一布局
据了解,此次行动由中央海关总署统一布局,各地直属海关联合执法行动,通过各地直属海关深入调查,然后海关总署将各地直属海关的线索汇总,串联之后统一部署,对走私犯罪团伙实施“全链条”打击。从本月1号开始,深圳、北京、上海、哈尔滨、南京、杭州、厦门、武汉、广州、成都等10个直属海关,共同出动警力1000余名,分成200余个行动组同步开展收网行动。
02、顺藤摸瓜,悄然撒网
通过各地海关部门联合深入调查,从细节出发,顺藤摸瓜,发现该犯罪团伙自2015年至今涉嫌走私钻石,而且该团伙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涉及采购、转运、分销等环节,采购从境外多个钻石供应商订货,转运人员从香港中转站取货后,利用“水货客”和藏匿在港粤两地的牌货车等方式运回深圳罗湖、皇岗,分销人员再将货物直接交付或邮寄给货主。摸清楚犯罪团伙的“来龙去脉”以后,各地直属海关由中央海关总署统一指挥,开始悄然布局撒网。
03、时机成熟,迅速收网
9月1日海关总署联合各地直属海关开始“8.04”打击钻石走私集中收网行动。行动期间,各地海关缉私部门共同抓获走私犯罪嫌疑人121名,现场查获涉嫌走私的钻石2520余颗、碎钻4000余克拉、镶钻首饰158件。
海关相关部门表示,将继续加大查验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钻石走私活动,目前该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当中。
案值合计超1.1亿,涉税1600多万元……海关破获系列水族用品走私案 (三)
最佳答案上海海关近期破获了一系列低报价格走私水族用品案件,涉案金额超过1.1亿元,涉及税款达1600多万元。这起案件源于海关接收到的举报,举报对象是胡某豪,因其在与香港方面合作时存在不诚信行为。进一步调查发现,胡某豪是“蓝地球”企业的老板,这家企业在中国国际宠物水族用品展会上占有重要地位。
胡某豪在行业内有“龙头老大”的地位,他的低价销售策略引起了同行的不满。据业内情报显示,胡某豪通过低报价格垄断市场,并引发恶性竞争。2012年至2019年间,胡某豪利用两家公司,通过制作虚假低价发票和安排报关,将来自欧洲和美国的水族用品走私入境。这些货物最终被批发给全国各地的花鸟市场和宠物商店。
据办案人员介绍,胡某豪及其同伙在行业内长期从事走私活动,企图通过修改进口单证来逃避监管。然而,海关缉私部门通过数据分析,成功匹配了几千份虚假单证,为案件提供了关键证据。涉案金额巨大,其中的差额货款通过中介支付给外商。胡某豪和包某杰将巨额赃款用于挥霍,包括购买别墅、豪华汽车和频繁出国旅游。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一旦罪名成立,两人可能面临10年有期徒刑。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涉案的爱夸公司和深志公司在上海地区垄断了近九成的水族用品市场。
海关提醒,进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应当以实际成交价格为基础进行审定,走私分子往往通过“洗单”“洗货”和利用期货交易等手段低报价格,以达到偷逃税款的目的。
明白了上海犯走私罪的一些关键内容,希望能够给你的生活带来一丝便捷,倘若你要认识和深入了解其他内容,可以点击维格律网的其他页面。